“動則生陽"一年四季手腳不涼

    我患手腳冰涼症已經有十多年了,一年四季手腳總是冰涼的,到了冬季就更不用說了。雖經多方治療效果欠佳。後來,一位任姓老中醫說手腳冰涼是體內陽氣虛弱所致,長期患慢性病及新陳代謝緩慢的老人常出現這種症狀。中醫講究“動則生陽”,適當加強身體鍛煉,是改善陽氣虛弱的有效療法。我覺得很有道理,根據自己患病的實際,採用“一拍”、“四動”之法,多年堅持收到了理想療效。不但手腳冰涼症不藥而愈,而且體力和耐力都比以前有了較大改善。

    “一拍”、“四動”主要體現在:

    “一拍”足三里,



    先拍打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小腿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先拍打左腿的足三里,後拍打右腿的足三里,交替拍打,各300下,每日早、中、晚各拍打1次。接著拍打膝蓋各300下,然後拍打小腿肚各300下,最後左右交替轉膝各300下。

    民間有“常拍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常拍可使手指、腳趾的微血管擴張,加強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從而改善了手腳冰涼症狀。

    “四動”為

    ①按揉湧泉穴(足踡起時,足心凹陷處)



    雙手相互搓熱後,分別按揉腳心。先按揉左腳心,後按揉右腳心,以較快速度按揉,按揉到腳心有熱感為佳。

    再搓揉腳趾,每個腳趾300下,特別是大腳趾第二節處要多搓揉。

    然後,推搓全腳掌,搓熱為宜,最後推擦腳背及腳跟,推到有熱感為佳。每日早、中、晚各按摩1次。

    ②按摩腎俞穴(2腰椎棘突下旁開1-5)



    先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揉左側腎俞穴;再用左手以同法按揉右側腎俞穴,各按揉300下,每日仍為3次。

    ③按揉氣沖穴(臍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2)



    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每日做3次。

    ④活動上、下肢。如果是手涼,上肢活動應大些;如果是腳涼,下肢活動應大些。

    可根據自己身體情況選擇:

    適合上肢活動的鍛煉項目有:旋臂、慢旋臂、甩臂、雙搖臂、推拳、甩拳、單搖臂、舉啞鈴等;

    適合下肢活動的鍛煉項目有:叉步跳、原地跑步、前後左右踢腿、快走等;

    適合手部活動的項目有許多,如敲七穴(大陵、腕骨、合穀、後溪、掌骨、虎口、勞宮穴),叉八邪(兩手十指張開、互相交叉,八邪穴在五指縫紋端)。此外每天睡前用溫熱水洗泡手足,水溫以能忍受為准,並對手足進行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
唐漢東方養生>

    五臟陽虛

    心陽虛。兼見心悸心慌,心胸憋悶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

   肝陽虛。兼見頭暈目眩,兩脅不舒,乳房脹痛,情緒抑鬱。

   脾陽虛。兼見食欲不振,噁心呃逆,大便稀溏,噯腐吞酸。

   腎陽虛。兼見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或癃閉不通,陽痿早洩,性功能衰退。

   肺陽虛。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低懶言,痰如白沫。

    陽虛體質保健方法

   一、飲食保健

   陽氣虛弱宜適當多吃一些溫腎壯陽的食物。常用補陽的食物可選用羊肉、豬肚、雞肉、帶魚、狗肉、麻雀肉、鹿肉、黃鱔、蝦(龍蝦、對蝦、青蝦、河蝦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這些食物可補五臟,添髓,強壯體質。在飲食習慣上,即使在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之品。還可選用適合自己的藥膳調養。

   二、藥物保健

   補陽的中藥很多,用於保健的常用中藥,可選用鹿茸、海狗腎、冬蟲夏草、肉蓯蓉、補骨脂、杜仲、菟絲子、沙苑子、懷牛膝、芡實、覆盆子、仙茅、仙靈脾、丁香等。可選用適合自己的補陽保健藥方。

   腎陽虛者,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全鹿丸等,脾陽虛弱,可選用理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腎兩虛者可選用濟生腎氣等。

   三、起居與鍛煉

   陽虛之體,適應寒暑變化的能力較差,在嚴冬,應避寒就溫,採取相應的一些保健措施。還可遵照“春夏養陽”的原則,在春夏季節,注意從飲食、藥物等方面入手,借自然界陽氣之助培補陽氣,亦可堅持做空氣浴或日光浴等。宜住坐北朝南房子,不要貪涼而室外露宿或在溫差變化大的房子中睡眠。以免受風寒而患病。

    在運動方面,因體力強弱,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及各種球運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