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身是火焰,下半身是冰山!一個方法,打通中焦,引火歸元,解決上熱下寒!

 

一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上半身熱,下半身涼;

上半身是火焰,下半身是冰山。


上半身動不動就上火,長痘痘、口腔潰瘍、牙齦出血,還流鼻血。


下半身則冷如冰窖,手腳冰涼,大便不成形,便溏尿頻,還有宮寒痛經……


等等這些類似的情況,其實屬於中醫裡典型的“上熱下寒”,且現代人尤其容易上熱下寒。



熬夜、胡吃海塞、吃藥抗生素、食品中的各種添加劑、空凋冷飲、宅家久坐......種種常見的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現代人都存在上熱下寒的問題。


女性上熱下寒表現的尤其突出,不論什麼季節,下半身總是冰冷,很多體寒的女性,也多是下半身寒,很是讓人發愁。



那麼,上熱下寒到底是個什麼鬼,如何對付它?今天徹底講清楚。


二、中醫解讀上熱下寒!




 

上熱下寒的說法其實很早就存在,它出自黃帝內經靈樞篇。



《靈樞·刺節真邪》提到:“上熱於寒,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



簡單說,上熱下寒是由於中焦不通、陰盛於下、虛陽上浮等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中醫認為天地是一個整體,地氣上揚,天氣下降,於是天地交泰,乾坤一體,才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節氣,才有那麼多豐富的生命。



人也是一個整體,人體內心火往下,溫暖下身,腎水往上,滋潤上身,身體才有了陰陽迴圈,陰陽交融和平衡,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當身體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無法上升,心腎不交,陰陽離絕,身體自然就上熱下寒,產生各種各樣讓人頭痛的症狀疾病。



三、看一看,你上熱下寒了沒?



上熱下寒的人,上半身活在夏天,下半身處在冬天。上熱下寒具體有哪些的表現,我們又應該如何分辨?



首先,上熱下寒存在上熱的症狀,除了動不動就上火之外,常見的還有燥熱,失眠、反復發作性的口腔潰瘍、舌瘡、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熱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等一系列上熱證候。



下寒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屁股以下冰涼,腿比常人怕冷,飲食耐溫不耐寒,吃涼的就難受,拉肚子,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婦科問題等等。



另外,上熱下寒和陽虛怕寒又不一樣,陽虛的人常常是全身都冷,因為整體的陽氣太弱。



上熱下寒的人陽氣不一定虛,只是沒有利用起來,一直停留在上半身就成了火,只要讓它跑到下面去,問題就迎刃而解。



四、艾灸打通中焦,引火歸元!



解決上熱下寒最關鍵的一點是打通中焦,因為只有打通中焦,才能順利引火歸元,使水火相濟,陰陽交匯。



中焦就是脾胃及它周圍的物質環境,中醫裡常說的補中益氣,補的就是中焦脾胃。



中焦可以說是五臟六腑的大管家,其他臟腑都離不開它,中焦如果不通,身體裡的氣血陰陽就無法正常運轉,就像下麵這張圖:





心火要下來要經過中焦,腎水上去也要經過中焦,打通中焦是調理上熱下寒的重中之重。


怎麼才能打通中焦?最重要的不是艾灸,而是養好脾胃。

現代人上熱下寒,很大一部就是吃的花樣太多太雜,只顧嘴巴享受,不顧脾胃死活。


吃好喝好,不要經常吃垃圾食品糟蹋脾胃,把它給堵了,那時候受苦的還是自己。


然後才是艾灸,通過艾灸的雙向調節能力打通中焦,引火歸元,同時溫煦腎陽,讓身上的火下得來,水上得去,從而溫暖滋潤全身。


艾灸取穴也以下半身為主,引火下行的同時有助於溫陽滋腎,更容易達到寒熱的平衡,具體穴位如下:


 


01.八髎



 

02.少商



 

03.三陰交



 

04.



 

05.湧泉



五、對付上熱下寒的二個動作!



怎樣才能夠讓腎水上去,讓心火下來呢?除了艾灸再給大家推薦兩個十分實用的小動作: 


靜坐


靜坐可以調整呼吸,通過肺的斂降,將人體心火向下引導,用上面的熱中和下面的寒。動作簡單,效果卻不一般,既能驅散下焦的寒,又通過心火的下移補養了虧虛的腎陽,從而達到上不熱下不寒的狀態。


上火或者上熱下寒的灸友不妨試一試,閉上眼睛,靜坐五分種或十分鐘後,你會感覺到內心平靜,精神狀態提升,長期堅持收穫更多。

 

金雞獨立


顧名思義,就是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抬起,雙手自然下垂,閉目。


做這個動作的時,人體會處於不平衡的狀態,這就要求人的思想集中到腿上,同時為了保持金雞獨立的姿勢,上面的能量會自動向下轉移,從而達到心腎相交,水火交融的目的。


什麼時候你能夠閉上眼睛金雞獨立5分鐘,那就蠻不錯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