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不可抗拒,延緩衰老卻完全可能

吳松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新藥開發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近期,一則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同意開展世界首次抗衰老藥物二甲雙胍(即臨床上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鹽酸二甲雙胍)臨床試驗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許多人解讀若該項臨床試驗取得成功,則有望延長人類的壽命,使人類朝著“長生不老”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據報導,由美國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科學家Nir Barzilai教授推動的該項被稱為二甲雙胍抗衰老研究(Targeting Ageing with MetforminTAME) 的臨床試驗,計畫招募300070-80歲的老年人,一組使用二甲雙胍,一組使用空白對照,然後觀察二甲雙胍對老年相關疾病的影響,而不是能把壽命延長多少。老年相關疾病通常包括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癌症、老年癡呆症等。預計該項臨床試驗在2016年冬季啟動,而完成相關研究估計需要5-7年時間。

由於二甲雙胍是一種已經在臨床上使用多年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其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對其新用途的臨床試驗研究並不需要FDA嚴格的審批,而只是備案性質。同時,FDA同意該項臨床試驗研究也不意味著對該試驗結果有任何程度的保證。但鑒於這是世界首次進行的針對衰老的藥物臨床試驗,因此其引起大眾關注也在情理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二甲雙胍是一種處方藥物,對部分服用者可產生威脅生命的乳酸酸中毒症,因此必須通過醫生的處方才能使用,千萬不可為了長生不老而“以身試藥”,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衰老(aging)是指生物體隨著時間延長出現的不可逆的正常生理功能衰退過程。衰老可表現為皮膚皺褶、頭髮花白、行動遲緩、相關激素分泌減少、記憶功能減退以及多種臟器退行性變化等多種現象。衰老與老年病的發生是緊密聯繫的過程,是老年病發生的共同危險因素。縱觀人類歷史,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從未停止過對長生不老的追求。但從科學乃至哲學上來說,人從出生到生長發育而後衰老直至死亡是生命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規律。雖然目前還不知道人類壽命的最高年限,但正如人類100米賽跑的速度一樣,隨著記錄時間精確度的不斷提高,人們總可以不斷刷新記錄,但一定是存在一個極限的。衰老是個體走向自然死亡的必然步驟,其生物學意義是給新個體留下生長和生活空間,以保持該物種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延續。衰老現象具有生物進化的保守性,即便是低等單細胞真核生物酵母也存在衰老過程。

衰老與發育過程明顯不同。就人類而言,從受精卵到完整胎兒的發育過程是受嚴格的遺傳程式控制的,大約要經過40周才完成;從理論上講,衰老作為機體的基本生理過程,如同發育週期一樣,也應該有一套極其精密且保守的調控機制。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雖然人類在中年以後就開始進入衰退進程,但還沒有觀察到明確的程式性現象,未找到特異的、與疾病無關的、純粹屬於“生理性衰老”的臨床指標。

1993年,Kenyan實驗室在模式生物秀麗線蟲上發現突變一個基因daf-2,線蟲的壽命能夠延長兩倍。此後,通過在簡單的模式生物上進行的壽命調節相關基因功能研究,又有若干基因被證實與壽命有關。這些發現開啟了衰老的遺傳調控機制研究的大門。然而,雖然人類個體的最高預期壽命取決於該個體的遺傳背景,但能否存活到相應的年齡則取決於個體所處的環境、生活方式和人生經歷。

迄今為止,對延長壽命研究取得的進展主要包括飲食限制(diet restrictionDR) 或熱量限制(coloric restrictionCR),以及藥物調控兩個方面。

1935年,康奈爾大學的營養師克萊夫·麥凱等人首先報導熱量限制能延長大鼠的壽命。經過不同機構在酵母、線蟲、果蠅、魚、小鼠和大鼠等的研究,證明這種方法的確能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最顯著者可延長50%。在獼猴的實驗中,觀察到飲食限制組比對照組體內儲存脂肪減少、對胰島素更敏感(即抗II型糖尿病)、基礎代謝率和體溫較低、自由基產生量減少等與抗衰老有關的症狀和指標改善。但在對多項飲食限制的試驗觀察中發現,飲食限制所導致的壽命延長可能以喪失某些功能為代價,比如部分動物的生殖能力受到損害、體型變小或活力減退等。

在自然環境中,食物來源的減少通常是縮短而不是延長動物的壽命。雖然目前在不同試驗中還未得出一致性的結論,甚至存在互相矛盾的現象,但通過降低新陳代謝的速率,從而延長生命過程週期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實驗都是在人為控制的單一環境中實現的,在複雜的自然環境中,這種延長壽命的方式難以複製,並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

使用藥物延長壽命是一個研究多年的熱點課題。古老的煉丹術雖然沒有發現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仙丹,但卻促進了化學的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先後發現了雷帕黴素(一種由細菌產生的免疫抑制劑)、白藜蘆醇(在葡萄、虎杖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二甲雙胍(一種合成抗糖尿病藥物)等藥物能在不同程度上延長實驗動物的壽命。

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各不相同,但目前發現的共同點是都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了飲食限制的效果,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實驗動物對營養物質的利用和新陳代謝。當然藥物的其它作用也可能起到一定的協同作用,例如二甲雙胍可以降低動物體重,減少有害的活性氧濃度,白藜蘆醇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等。同時,這些藥物雖然在特定實驗條件下可以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但其對人類的衰老的影響目前還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同時現有藥物也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而不能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針對健康人群的抗衰老藥物廣泛使用。

總而言之,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延緩衰老是卻是完全可能的。抗衰老的目的是針對衰老這個老年病共有的基本危險因數,推遲或減少老年病的發生,實現健康老齡化,提高生存品質,而不追求延長個體的最高預期壽命。抗衰老的有效方案是綜合性的,包括適量飲食、適度運動、良好的心理狀態、適當補充抗衰老產品等各個方面。人類在抗衰老研究方面近年來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研發對健康人群長期服用安全,能有效延緩衰老進程的抗衰老藥物仍然任重道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