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奇經八脈之——任脈 (1)

人體奇經八脈之——任脈 (1)

 

經脈起源:


任脈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為人體經脈之一,屬於奇經八脈,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起於胞中,止於下頜,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此經主要有調節陰經氣血、調節月經的作用,主要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相關病症。

 

據《靈樞·五音五味》記載:「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


胞中,也是《難經·六十六難》所說的「臍下腎間動氣」所在,一般稱為「丹田」,指督、任、沖脈之氣均發源於此。






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毛部,經陰阜,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達下唇內,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於足陽明經。

 

生理功能


總任一身之陰經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說。


調節月經,妊養胎兒:任脈起於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任脈,「奇經八脈」之一,「任」字,有擔任,任養之意。計二十四穴,分布於面、頸、胸、腹的前正中在線,「手、足三陰脈之海」。起於會陰穴,陰陽相貫,任脈與督脈必相交,下交於會陰之間,上則交於唇。上至毛際曲骨端,內行腹內入胞中,是為「經絡之海」。


任脈為血海,又與胃脈相會,同時任脈、督脈、沖脈三脈同起於會陰,而任脈走腹部,督脈走背部,沖脈並少陰,分布於胸中。


任脈主治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經所經過之部位的病症。簡單來說任脈預防和主治的疾病如下:


泌尿生殖系統:攝護腺炎、陽痿、早泄、盆腔炎、附件炎、白帶病


消化系統:胃痛、消化不良、胃潰瘍


其他:失眠、胸悶氣短、腰痛



穴位各論


任脈計24穴,分布於面、頸、胸、腹的前正中線上。


任脈的循行路線:會陰穴、曲骨穴、中極穴、關元穴、石門穴、氣海穴、陰交穴、神闕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闕穴、鳩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宮穴、華蓋穴、璇璣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漿穴。

 

會陰穴


【定位】在會陰穴,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後聯合中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會陰中心腱。淺層布有股後皮神經會陰支,陰部神經的會陰神經分支。深層有陰部神經的分支和陰部內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調經補腎,清利濕熱 二便不利或失禁,痔疾,脫肛。遺精,陽痿,陰部癢。溺水窒息,昏迷,癲狂。


【配伍】

1、配三陰交,有強陰醒神的作用,主治產後暴厥。2、配魚際,有養陰瀉熱的作用,主治陰汗如水流。

3、配中極、肩井,有行氣通絡,強陰壯陽的作用,主治難產,胞衣不下,宮縮無力,產門不開等。

4、配腎俞,治遺精。

5、配蠡溝,治陰癢。

6、配人中,陰陵泉,治溺水窒息。


【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會陰1~3分鐘,有酸脹感為宜。可調理男性生殖器官疾病。


【附註】任脈、督脈、沖脈交會穴



曲骨穴




【定位】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


【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經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主要有髂腹下神經的分支。


【主治】利腎培元,調經止帶,清利濕熱。

小便不利,遺溺。

遺精,陰痿。

月經不調,帶下。


【配伍】

配腎俞、志室、大赫、關元、命門治陽萎、遺精(腎氣虛型);

配膀胱俞、腎俞、次髎、陰陵泉、蠡溝治陽萎、遺精、癃閉、淋症、陰癢、濕疹、帶下(濕熱下注);

配中極、關元、腎俞治腎虛、遺尿、小便不利;

配關元、命門、陰交(針補法或灸)治宮寒不孕、痛經。


【按摩】中指指腹揉按曲骨3~5分鐘,可治療和調理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等疾病。


【附註】任脈、足厥陰交會穴   

 


中極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乙狀結腸;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經的前皮支。


【主治】補腎培元,通利膀胱,清利濕熱,調經止帶。

遺溺、小便不利。

遺精,陽痿。

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不孕。

疝氣。


【配伍】 

配大赫、腎俞、陰交、三陰交、次髎治陽痿、早泄、遺精、白濁、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產後惡露不止、胞衣不下、陰挺等症(腎氣虛型);

配陰谷、氣海、腎俞治遺溺不止;配大敦、關元、三陰交治疝氣偏墜;

配水分、三焦俞、三陰交、氣海、委陽治水腫;

中極透曲骨、配三陰交、地機治產後、術後尿瀦留;

中極透曲骨、配氣海、膻中、足三里治尿瀦留(老年人氣虛)。


【按摩】中指指腹揉按中極,每次1~3分鐘,對男女性生殖系統有保健作用。


【附註】膀胱募穴,任脈、足三陰交會 



關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


【解剖】關元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溫腎益精,回陽補氣,調理沖任,理氣除寒。

陽痿,遺精,遺溺,小便頻數,小便不通。

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陰挺,陰癢,不孕,產後出血。

中風脫症,虛勞體弱,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泄瀉,脫肛,完谷不化。


【配伍】 

配歸來、百會,昇陽舉陷,治療子宮脫垂。

配足三里、三陰交、天樞,調理腸胃,治療腹痛、腹瀉;

配腎俞、飛揚,益腎氣、利膀胱,治尿頻、遺尿、尿閉。

配豐隆、帶脈,利濕止帶,治赤白帶下。


【按摩】先將手掌溫熱,敷在穴位上,再指壓關元,可增加刺激時的舒適感;常摩揉關元,也可益腎壯陽。


【附註】足三陰經、任脈之會。小腸募穴。



石門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溫腎益精,調經止帶。

小便不利,水腫。

疝氣,腹痛,泄瀉。

經閉,帶下,崩漏。


【配伍】 

配陰陵泉穴、關元穴、陰交穴治四肢水腫、小便不利(腎氣不化);

配腎俞穴、三陰交穴治遺尿;

配關元穴、天樞穴、氣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脹泄瀉、繞臍痛;

配大敦穴、歸來穴治疝氣;

配三陰交穴、帶脈穴治崩漏、帶下。


【按摩】對於女性來說,石門不太適宜指壓,也最好不要灸,可能引起不孕。可用蘸上薑汁的熱毛巾熱敷。


【附註】手少陽三焦經之募穴。



氣海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淺動脈、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益腎固精,昇陽補氣,調理沖任。

腹痛,泄瀉,便秘。

遺溺。

疝氣。

遺精,陽痿。

月經不調,經閉。

虛勞體弱,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配伍】

配三陰交穴治白濁、遺精;

配關元穴治產後惡露不止;

配灸關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氣(元氣虛憊);

配關元穴、命門穴(重灸)、神闕穴(隔鹽灸)急救中風脫證。

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樞穴、上巨虛穴治胃腹脹痛、呃逆、嘔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氣虛弱);

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會穴治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


【按摩】常按揉氣海,可補氣;用艾條溫和灸氣海,每次10~15分鐘,可治月經不調、痛經、腹瀉、消化不良等。


【附註】任脈穴


陰交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淺動脈、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溫腎益精,調理沖任。

小便不利,水腫。

疝氣腹痛。

月經不調,帶下,崩漏,陰癢,產生出血。


【配伍】 

配陰陵泉、帶脈穴治赤白帶下;

配子宮穴、三陰交治月經不調、崩漏;

配大腸俞、曲池治臍周作痛;

配天樞、氣海治腹脹腸鳴、泄瀉。


【按摩】腹瀉、腹脹時,用中指指腹輕揉陰交3~5分鐘,不適就會減輕。


【附註】任脈與沖脈交會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