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五月 究竟“毒”在哪?

毒五月 究竟“毒”在哪?

 


 

毒五月,是指農曆5月,2021610號正式進入。


古人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養生之法,比如採摘艾葉以辟邪氣,佩戴香囊以清污濁,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與夫同房的做法。

 

端午九毒日,請一定要記得泡浴、刮痧、拔罐、艾灸起來了。這幾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排毒養陽的時候。請抓住機會排毒驅邪、排寒濕,養陽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間自古就有農曆五月百病氾濫,故有“毒月”之說。中醫認為,此說有一定道理,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屬火,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而此時陽氣外散,內裡虛弱,所以不適合再進行泄耗性的活動:吃冷飲、流大汗、房事......再加上端午的時候,雨季漸漸到來,而氣溫已經有了較大回升,空氣潮濕,流通不暢,濕熱之邪較盛。

 

一旦濕熱阻滯氣血經絡,就會出現人體代謝受阻、氣血欠暢、濁邪停滯而百病生的窘況。而這時,自然界的氣候容易滋生蛇蟲鼠蟻以及各種病菌,進一步加重疾病的傳播。因此民間習俗流行在門前插艾條,喝雄黃酒,泡艾草浴以達到端午除邪辟穢和養生保健的目的。

 

「毒五月」「九毒日」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傳說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陰陽之氣相爭,陰氣勝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將隨著酷暑的到來而慢慢猖獗,於是五月又稱為「惡月」;五月氣候溫熱多雨,有時還會乍暖還寒,所以古人也稱五月為「鬱蒸」。

 

五月的卦名是「姤」,五陽在上,一陰在下,當陽氣上升到了極點,再無可升之地,就會向它的反面轉化,陽氣漸消,不知不覺間,陰氣已從地底下慢慢滋生,天下萬物都能相遇,雌性的已經開始孕育。

 

由此可以看出五月處於陽極轉陰的節變之時。此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空氣也變得潮濕,由於有了適合的溫度和濕度,所以各種毒蟲、蚊蠅幼卵及微生物等進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躍期,同時人體也極易受到濕熱之邪的侵襲而發病。

 

民間端午九毒日,人們不妨做做艾灸,佩戴香囊,提升抵抗各類疾病的能力。同時,宜挖來新鮮魚腥草,用手搓揉,將搓出來的草汁加入開水中,佐以紅糖飲用,能達到清熱解暑的功效。或者切碎煮水也可以。

 

“九毒日的時間”2023年九毒日:

初毒:

農曆五月初五(622日)、 

農曆五月初六(623日)、 

農曆五月初七(624日)


中毒:

農曆五月 十五( 72日)、 

農曆五月 十六( 73日)、 

農曆五月 十七( 74日)


末毒:

農曆五月 廿五( 712日)、 

農曆五月 廿六( 713日)、 

農曆五月 廿七( 714日)

 

此九天為「九毒日」,五月十四為天地交泰日。

 

這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這時用艾草泡腳、沐浴,做艾灸排毒效果最佳,抓住這幾個排毒日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還可以用中藥香囊來除邪辟穢。

 

那麼,“毒五月”究竟“毒”在哪呢?

 

人們在這個時候為什麼會患各類疾病?人們又該如何應對?

 

第一毒:水分散失導致梗塞


解毒之道:常靜心 多飲水


農曆五月常常包含夏至。也就是說,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是這個階段了。高溫導致人體水分散失,形成了中醫理論中的“津液虧虛”。如果不在這個時候做針對性的預防,就容易使氣血運行淤滯。這就是為什麼夏天腦梗、心梗多發的原因。

 

尤其是平常有高血脂、高血壓的人更容易在這個時候發病。為了預防發病,人們就要儘量避免人體津液的散失。在農曆五月有意識地多喝水,尤其是晨起和晚上睡覺之前的兩杯溫開水,至關重要。其次,要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因為熬夜本身就是傷害陰津的行為。在飲食上,儘量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燒烤類的食物。

 

此外,還需保持心態平穩,切忌大喜大悲,焦慮鬱悶。否則,氣血運行就可能受情致的影響,從而誘發疾病。

 

第二毒:脾胃虛弱導致腹瀉


解毒之道:吃溫熱,不碰涼


脾胃虛弱是人們在毒五月裡的普遍狀態。這是因為夏至前後陽氣外達,氣血更多地運行在體表,這就造成人體內裡的虛寒。脾胃作為中焦最重要的兩個臟器,受此影響最大。所以,千萬不要被農曆五月看似旺盛的肢體運動機能所迷惑。

 

其實,脾胃在這個時候很脆弱。脾胃脆弱的最主要表現就是腹瀉以及消化不良。以往看似正常的飲食行為,到了這個時候就有可能讓人大病一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謹小慎微,對脾胃多加照顧。其中,不吃涼食非常重要。因為脾胃將涼食、冷飲溫煦,使之便於消化的過程,就是耗傷陽氣的過程。

 

另外,人們此時三餐要力求規律,防止饑飽不均傷害脾胃的正常功能農曆五月氣溫較高,食物容易腐敗,所以人們儘量不要吃剩飯剩菜。

 

第三毒:腸中積熱導致便秘


解毒之道:多吃菜 少吃肉


對於現代人來說,毒五月引發的另一個常見問題是腸中積熱,導致便秘。曾經有一個患者,每到一年的農曆五月就便秘,經常一個禮拜解出大便一次,臉上起疙瘩,口氣難聞。而該患者的問題就是腸中積熱所致。現代人喜歡吃燒烤的做法會引發此問題。

 

尤其是晚上吃燒烤,讓熱性的食物在夜間存留於腸道內,人體無力運化,久而久之形成淤熱當然人體陰津不足的時候,便秘就會出現。受此影響,人還容易起痤瘡、口臭、口乾、口苦、失眠。所以,避免吃太多燒烤和辛辣食物很有必要。為了減少腸中積熱,要有意識地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經常喝水。

 

第四毒:縱欲無度耗傷精元 


解毒之道:節欲望,免消耗


夏季對人體的消耗很大。人們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外,要避免對身體額外的消耗。因此,農曆五月,尤其是夏至前後節制夫妻生活很有必要。

 

臨床上,有部分心臟機能不好的人,在夏季過夫妻生活的時候出現心血管事件。這就是房事本身讓心臟負荷增大,最終難以承受導致的。因此,古代人主張妻子在農曆五月回娘家,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不過,這一點也要因人而異。越是年齡偏大的人,越要在這一點上多加留意。

 

“毒五月解毒妙招艾灸”

 

古人認為,農曆五月病邪叢生,人們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還應節制嗜欲,食物清淡,減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補腎。此時節要靜養,與自然和諧平定。

 

我國傳統醫學理論中似乎也對農曆五月另眼相待。

典籍《傷寒論》中講得明白“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儼然將農曆五月視為多事之秋。

 

同時也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養生之法,比如採摘艾葉以辟邪氣,佩戴香囊以清污濁,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與夫同房的做法。對應症狀:脾胃虛弱胃寒,濕疹,精疲乏力,心臟機能弱,容易上火。

 

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季養生,尤其是在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于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經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讓您輕鬆避免五月常見疾病,度過困乏的“毒五月”。

 

這段時間的保健必灸穴位:

1、艾灸大椎、命門、至陽可以振奮全身陽氣排寒毒;

2、艾灸陰陵泉、豐隆、三陰交、復溜穴可以排水毒,濕毒,痰毒;

3、艾灸血海、委中可以排血毒,瘀毒。

 

必灸穴位的具體位置: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

 

做好五件事,解濕熱之毒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熱之毒並不好解,如油入面。要解濕熱之毒,一定要做好這5件事,從源頭上阻斷:


1.不熬夜不吃夜宵


保證睡眠對排濕熱非常重要,而且晚上讓脾胃休息也可以減少脾胃濕熱;


2.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飲食清淡一些,少肉多素,多吃青綠色蔬菜,有養肝、清熱解毒、利濕利尿的功效,比如菠菜、青菜、西蘭花、芹菜、青豆、豇豆、油麥菜等。


3.每天堅持快走:活化氣血、增加水分代謝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都會造成濕留體內。而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快走、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都是很不錯的方法。最簡單易行的,莫過於每天堅持快走,走上4060分鐘,就能幫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4.通膀胱經,是解濕熱之毒的利器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貫穿我們整個身體,有67個穴位,後背的膀胱經掌控著人體的多個臟器的排毒功能,而且膀胱經是統領一身的陽氣,陽氣足,也有利於祛濕,就像霧氣在太陽出來就散開了一樣。


所以,夏天照顧好你的膀胱經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要讓它堵住了,有條件的可以經常讓人按摩一下背部膀胱經,從上往下按,夏天也可常 在膀胱經上刮痧、拔罐、走罐,膀胱經通了,能排毒散瘀、驅寒散熱,還有助於陽氣升發,對排濕熱之毒非常有效。 但不適合陽虛怕冷、氣血很虛的人


這類人可以經常做 後背撞牆、瑜伽體前屈、搖籃式等動作,均有疏通膀胱經的功效。


>>>>背部撞牆法




方法:練習時,背對一平整牆面,自然站立,離牆1520公分站立,全身自然放鬆,自然後傾,用肩胛骨以下接觸牆面,然後自然彈起。身體撞擊時,張嘴自然吐氣,不可憋氣。每日可練習三次,每次五分鐘,切忌飽食時練習。


背部撞牆法雖然很簡單,但在鍛煉過成中也應該注意做到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先撞擊510分鐘,漸漸地增加到30分鐘左右,撞擊到背部已明顯發熱,這時背部的各個穴位及其所屬的臟腑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養。


這種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紀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鐘,而對患有嚴重心臟病、尚未明確診斷的脊柱病、內臟下垂、血壓過高晚期腫瘤等症的病人,則不宜用此法鍛煉。


撞擊背部時,有少數人會有頭暈、頭脹、頭痛等不適感覺,這是人體經絡調整的正常現象不要擔心,只要酌情控制撞擊的時間及力度,這些症狀會漸漸地消失。


>>>>瑜伽體前屈


方法:兩腳站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正視前方。吸氣,雙臂自身體兩側慢慢升起,當手抬向頂部時,手掌轉向前方,兩臂平行,呼氣,同時上身慢慢向下,兩手掌儘量觸地。

當手實在不能再往下時,停止呼氣,屏住呼吸,保持這個姿勢6-8秒鐘。然後開始吸氣並回復到原來的姿勢。至少重複15次。

越是夠不到,越說明你的毒素堆積的多,但是不要著急,也不要用蠻力,只要大腿後側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覺就可以了,否則容易拉傷韌帶。


>>>>搖籃式


先身體平躺,彎曲雙腿,雙手抱住小腿,前後搖擺。


① 並腿屈膝坐在地上,兩手環抱住小腿,收腹拱背,身體往後從尾椎、腰椎一節一節觸及地面,剛開始腳不用越過頭,多做幾下後再視身體狀況而定,滾到胸椎、頸椎、腳尖朝上,漸漸地雙腳越過頭,腳打直腳尖著地。




② 躺在地上,兩腳屈膝,兩手環抱住小腿,抬頭收腹拱背,身體往後從尾椎、腰椎、胸椎一節一節碰觸地面,如此前後滾過來滾過去。要看自己身體狀況,做不到不能太勉強。




滾背法能夠矯正脊柱、刺激背部穴位!不但能夠治療頸椎病、胸椎病、腰椎病,還能解決數十種慢性病!


每天下午3~5點,每次10分鐘左右,即可通過縱向和橫向拉伸後背肌筋膜,給予膀胱經良性刺激,更好地發揮其生理作用。


5.按揉承山穴:祛除體內濕氣最佳穴位


承山穴是祛除體內濕氣的最佳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




承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方法:承山穴按上去會比較酸痛,所以手法一定要輕柔,以感覺到酸、麻、腫、脹才會有效,然後再加重手法。每天可點按1-2次,每次10-20分鐘,點按時由輕到重,力量均勻。


艾草生薑祛寒濕

艾草可以說是寒濕之毒的剋星,它一出馬,寒濕之毒無處躲藏。


艾葉泡腳泡澡,可以驅寒濕、活氣血;用 艾葉煮粥、做艾葉糍粑,可以驅寒暖宮、溫補脾腎;用 艾草做成熱敷包或熱灸貼,可以溫通經絡、驅寒止痛。


不過艾灸才是能量最強大的,艾葉本有逐寒濕之功,借著一股熱力可深達肌肉血脈,有驅寒邪、補元陽、通經絡、調正氣中,最適合我們這些過度透支身體的現代人了。


有寒濕毒的人,在夏至到三伏這段時間,保持每週3次艾灸,可以很好的排出寒濕之毒,穴位可選擇 大椎穴、神闕穴、足三裡、關元、命門,每次選擇2~3個穴位就可以。


大椎穴:低頭,頸後最高起的骨頭下邊就是大椎穴。




神闕穴: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也就是肚臍眼兒。


足三里:它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


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即4指處。




命門:命門穴位於腰部後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


快速準確命門穴的簡易方法:以肚臍為基準,水準環繞腰部一周,與肚臍對應的後腰中點處即為命門。


快速準確命門穴的簡易方法:以肚臍為基準,水準環繞腰部一周,與肚臍對應的後腰中點處即為命門。




除了艾草能排寒濕之毒,薑也是很好的驅寒濕、溫脾胃的藥。


脾胃虛寒的人可以 堅持夏天食用醋泡薑,每天上午三片。


夏天吃醋吃薑,不僅可以 驅脾胃寒濕,還可以 補陽氣而不上火。因為用醋泡過的生薑,不僅能把生薑散寒濕、暖脾胃的作用發揮極致,又借助醋的收斂作用溫補陽氣而不上火,簡直勝過補藥。




1.生薑洗淨晾乾水分。把生薑切成薄片,去掉皮可以更好地幫助薑入味,如果想效果更好,可以在薑上切出幾個刀口。最好使用鮮姜,鮮薑有非常好的藥用功效,還可以增強血液迴圈、促進消化。薑片不能切得太厚,太厚了後期的浸泡不容易入味,一定要切得均勻。


2.取一個瓶子或其他可以密封的容器,放入生薑,倒入米醋。 醋要選用原香醋,如果用醋精和勾兌醋則起不到中醫所講的作用。


3.把切好的薑放到瓶子裡,隨後把醋倒入瓶裡,注意瓶子一定要洗乾淨,瓶子裡面不能有油,以免生薑變質。 醋一定要沒過薑片,不能讓薑片露出來,隨後把這瓶用醋泡的薑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裡儲存。


4.蓋上蓋子,密封結實。一周以後就可以食用,每天吃2~4片鮮薑,有非常好的降血脂、輔助治療關節炎的作用。


5.建議早飯的時候可以泡薑就著小米粥吃。泡過的子薑口感脆嫩,入口有一絲絲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調和在一起,簡單,清爽。長期服用,可以益壽延年。






“毒五月除邪辟穢佩香囊”

 

每年農曆五月,百病氾濫,故有“毒月”之說。農曆五月即午月,五行屬火,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

 

此時細菌和病菌易繁殖,人體氣血欠暢、疾病多發、不易調養。而像插艾葉、佩香囊、熏蒼術等端午習俗,就是為了驅趕蛇蟲鼠蟻,驅邪避穢,古代醫者認為“香”能散疫氣,因此古人常佩置艾草香囊在身,不容易染病。

 

佩香囊以驅瘟疫、防病害,避四十不正之氣。

 

就連古代的帝王妃子,身旁也常置這種藥囊來防避未病,以保身體健康。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這樣記載中藥香囊:“避疫氣,令人不染”。

很許多現代人為了家人的健康,會用艾草製成香袋,拴在衣襟或掛在家中,以作驅蟲祈福之用。

 

香囊散發出的香味含有各種活性成分,可隔離或減少致病微生物,淨化空氣和消毒。

 

因此,佩戴藥囊對健康非常有利,不同的中藥配方香囊,具有“驅蟲、辟邪、去濁氣、防疫病”等不同功效。

 

 


什麼是中藥香囊?

 

香囊,又稱香袋、花囊、荷包等,源于中醫傳統醫學“衣冠療法”。

 

香囊內有氣味芳香的中藥,外包絲布,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佩帶香囊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古人常互贈香囊代表美好的祝願,戀人們亦互贈香囊以表衷情,作為愛情的信物。同時,佩戴香囊還可以防蚊蟲、避瘟防病。

 

香囊有哪些作用?

 

香囊裡的中藥多具芳香揮發氣味,通過口鼻黏膜吸入、皮膚經絡的循行而遍佈全身,起到調節氣機、疏通經絡作用,能夠芳香避穢、醒脾化濕、驅蚊解毒、安神等。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香囊袋中的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不斷刺激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粘膜,使其分泌免疫球蛋白A,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

 

 

推薦幾款中藥香囊配方:

 

1、抗流感香囊

 

配方:藿香10g 蒼術10g 白芷10g 草果10g 菖蒲10g 艾葉10g 冰片10g

 

藿香具有芳香化濕的效果,可以實現避邪解時行疫氣(避邪除疫)。

 

蒼術前面已經聊過,是古代用來防疫出鏡率最高的一味藥,它獨特雄烈的辛香是很多藥材無法比擬的,蒼術燥濕的力度超強。

 

草果是一種香料,中醫說芳香入脾,芳香的東西可以醒脾,還可以化濕去濁。

 

白芷也是辛溫解表藥,同樣可以治療風寒感冒,可以祛濕散寒。

 

民間認為艾葉、菖蒲有辟邪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菖蒲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

 

2、鼻炎通竅香囊

 

可選用蒼朮、薄荷、木香、白芷、細辛等中藥,有助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通鼻竅。

 

我們給大家推薦一個超級好用的鼻炎香囊方:

 

辛夷10g、白芷15g、陳皮15g、薄荷15g、冰片6g、細辛10g、木香10g、桂枝10g、荊芥10g和乾薑10g

 

我們來分析下這個香囊方子為啥能有效防治鼻炎。

 

辛夷,辛溫,歸脾肺經,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解肌,通鼻塞涕出。

 

荊芥 白芷、陳皮,取其辛散溫通之性。陳皮行氣,疏暢氣機,促使壅滯之氣血流通。荊芥、白芷辛溫走表,以其發汗之力,疏散肌表外邪。

 

乾薑、桂枝,振奮胃陽,宣化水飲。

 

細辛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木香理氣醒脾,薄荷辛涼升散,又兼辛溫,辛香通竅。

 

冰片辛、苦,微寒,清香宣散,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散毒的功效。

 

3、安神助眠香囊

 

可選用丁香、薰衣草、酸棗仁等中藥,有助收斂固攝、養心安神、補脾寧心,緩解因心氣不足弓|起的失眠煩躁、驚悸等問題。

 

祛濕豁痰,鎮靜安神。這款助眠方的配方是:艾葉、陳皮、丁香、肉桂、佩蘭、石菖蒲、薰衣草、迭迭香。

把安神香囊掛在床頭,它主打和氣血、通經絡、養心寧神。這款香囊味道清新,淡淡的藥香味能讓作息不規律的我很快平靜心情,安心入睡。

 

4、防蚊蟲香囊

 

辛香辟穢,祛瘟驅蟲,這款驅蚊蟲香囊的配方是:艾葉、藿香、白芷、丁香、薄荷、石菖蒲、佩蘭、蒼朮、冰片。

 

這些都是有芳香的中藥,混合後有很好的驅蚊效果。作為香料和中藥的丁香,含有丁香酚的成分,香味對驅蚊效果很明顯;薄荷透疹,能和中固表;艾葉、白芷都有驅蚊蟲的效果……將這些中草藥放在精美的袋子裡,隨身攜帶,既美觀清香還能驅蚊。

5防疫香囊

國醫大師周仲瑛公開的防疫香囊方中,包含藿香、蒼朮、白芷、草果、菖蒲、艾葉、冰片等7味中藥,重在芳香辟穢、化濁解毒。


有了這些方法,就像給五毒月求了個護身符,只要你好好利用這些護身符,一定可以元氣滿滿的面對五毒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