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絕齒長,脾絕唇反,肺絕毛脫”,中醫說這3句話,代表什麼?
劉先生今年剛剛40出頭,本是正值壯年,也很身強體壯,可是在他身上卻發生了一件讓他很不解的事情,那就是他的牙齒很不“給力”,原來近半年,他的牙齒出現了愈發愈嚴重的鬆動,牙齦也經常出血,看上去一點也不滋潤,有多個牙齒的牙根甚至都顯露出來了。
看到別人大口吃肉啃骨頭,他也只能眼巴巴地羡慕,自己別說啃骨頭了,有時候吃個饅頭都費勁,更糟糕的是時不時的牙疼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對於這種情況,劉先生實在受不了了,於是就去了某口腔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最好的方法就是種植牙,可是當看到昂貴的價格後,他立馬放棄了這個建議。無奈在朋友的介紹下去看了中醫,可就是這個決定,讓劉先生受益不淺。
當老中醫對劉先生的牙齒進行檢查過後,又對其進行了把脈,隨後老中醫告訴他,他的牙齒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源實際是在他的腎上,這讓劉先生很是納悶,牙齒與腎有什麼關係呢?老中醫告訴他,這與中醫學的“腎絕齒長”有關。告訴他在日後一定要好好養腎,否則做再多的治療也是治標不治本。
相信很多人對於這種說法都很陌生,那麼今天醫生就借此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中醫的“腎絕齒長,脾絕唇反,肺絕毛脫”,都代表什麼?
自古以來,中醫都是博大精深的,中醫經過幾千年發展,不僅在望、聞、問、切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詣,還有在人類對宇宙、人體等認知的基礎上,從而形成了金木水火土辯證的五行學說,它表明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都已歸類為五行之一,其中就包括身體的臟器和腑器,也就是臟腑理論,它是中醫理論的核心,包括五個臟器:肝、心、脾、肺、腎,以及六個腑器: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在中醫學上,五臟和六腑是保持人體內分泌和免疫力平衡的重要器官,一旦其中一方面出現病變,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從而影響人體其他的部位,這是因為人體是一個整體。所以在古代乃至現在就有一些中醫先生,可以通過人的外觀變化來初步判斷器官的康健程度。
“腎絕齒長,脾絕唇反,肺絕毛脫”就能很好地說明,接下來我們就詳細講解一下這幾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腎絕齒長”
很多人會納悶,腎臟和牙齒會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從中醫的角度出發,它們確實有很大的聯繫,在中醫學中,腎主骨,而人的牙齒為骨之餘,也就是腎的餘氣,也可以說腎直接管理牙齒,如果一個的腎氣不足或者是腎精虧耗,那麼就可能會導致身體過早衰老,例如常見的出現牙齒脫落鬆動。
所以說,如果一個人的牙齒發育不好,通常也在暗示著腎也不好,如果是發生在兒童身上,可能表現為牙齒發育遲緩,如長牙延後,出牙時間慢,換牙時間長等;而對於成人來說,可能會經常出現牙齒鬆散、齒根外露,還可能出現牙齦經常出血而淡白、牙齦萎縮以及牙齒脫落等問題,這通常都多為腎氣虧乏的現象。
反過來講,如果一個人的腎臟出現問題,例如腎結石或者腎虛的時候,腎臟相應的功能就會下滑,牙齒也會失去相應的營養滋潤來源,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萎縮,牙齒出現鬆動,牙根也會顯露出來,看起來變長了一般,也就是所謂的“腎絕齒長”。
“脾絕唇反”
脾,在中醫裡主運化、脾氣主升、脾主統血,通俗一點來講就是相當於西醫中說的人體的消化系統。中醫認為脾有助於將人體攝取的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營養物質,進而吸收並輸送到身體各個組織和器官,從而有利於維持機體的正常生命運轉。
而“脾絕唇反”就是這個道理,它指的是如果一個人的脾胃出現問題,那麼就會表現在嘴唇上,可使其出現嘴唇的色澤和顏色的改變。正常情況下,人們經常用“唇紅齒白”來描述機體的正常狀態,紅潤的嘴唇表示氣色好、精神佳。若出現脾疾病導致其功能不全,那麼就會影響到機體的氣血運行,血液不暢,唇色就會變淡、發白甚至乾裂等。
此外,脾功能不全如脾虛的情況下,還可能會出現消化系統方面的障礙,會出現食欲不振、厭食、反復腹瀉等症狀,久而久之還會表現在全身,如乏力、無精打采等。
如果一個人出現嘴唇發白的情況,在排除外心肺疾病的情況下,還要考慮到是不是脾疾病引起的。
脾胃虛弱的人群應多吃溫性食物以助脾,但要食之有度,常見的食物有茄子、板栗、紅棗、乾桂圓、南瓜、核桃肉、松子、牛血、雞肉、雞腸、粳米、蓮藕、黑豆、杏仁、雞內金、高良薑等。
此外,黃瓜、豆角、芹菜、西紅柿、酸白菜、芒果、木瓜、牛油果、白扁豆、山藥、酸土豆絲、炒薏苡仁等都有益脾胃的作用。
“肺絕毛脫”
說到毛髮,很多人想到的是這一般與雄激素有關,如果體內雄激素旱蓮高,那麼毛髮就會相對繁密、旺盛。但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人體的毛髮竟然還和肺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在中醫體系裡,肺部是主掌人體毛髮的器官。肺不僅與人體的呼吸運動、血液循環等有關,還會通過運輸血液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從而為人體的毛髮提供營養成分,來滋養毛髮。
如果一個人的肺部出現疾病問題,那麼還會從毛髮上表現出來,例如脫髮嚴重、頭髮乾枯毛糙,或者是睫毛、汗毛的脫落,日漸稀疏或者黯淡無光澤。所以,如果出現以上這些情況,那麼先不要著急解決表面的症狀,去除病根才是關鍵,與其在糾結使用哪款洗浴用品,還不如及時養肺。
如果再出現以上這些情況的同時還伴有胸悶、氣促、呼吸不暢等,那麼就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診療,以免耽誤病情。
肺不好的患者,建議平時多攝取糯米、鯽魚、牛肉、木耳、百合、雞肉、銀耳等,這些食物都能滋陰潤肺。
如果肺氣不足,表現為咳嗽、喘鳴、倦怠少語等,建議多吃一些黃芪、山藥、西洋參、黨參、太子參、冬蟲夏草等補益肺氣的藥物調理,不過,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平時多喝白開水,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同時,不宜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你認為的並不起眼的變化,正是一些病變的器官在給發“信號”,因此我們一定不能忽略身體的任何異常,及時發現問題所在才是關鍵。這樣才能確保臟腑的健康,那麼在日常如何用中醫的方法養臟腑呢?
如何用中醫的方法養臟腑?
中醫,在我國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雖然說與西醫相比,治病效果可能沒那麼快,但是對於一些疾病卻是很有效,也就是說在治療“急病”上可能不是效果最佳的,但在“治未病”上比較突出,所以更適合養生,而要想達到養生的目的,臟腑自然是最關鍵的。
其實,五臟和六腑與五行都是相對應的,正所謂心(小腸)、肝(膽)、脾(胃)、肺(大腸)、腎(膀胱),它們分別隸屬五行中的火、木、土、金、水,此外,還可引申出五色即白、青、黑、紅、黃,它們都是相輔相成的。
很多時候,臟腑的健康並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需要我們每天堅持正確的方法。說到以中醫的角度養臟腑,首當其衝的就是飲食了,《黃帝內經》上說:“飲食有節”是非常重要,它可以促進人體五臟六腑的康健,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將上述那些中醫理論運用到日常飲食中就是建議每天最好都要盡是一些含有無色的食物,例如青色,它與肝臟有很大的聯繫,所以對於菠菜、韭菜、油麥菜、綠豆、苦瓜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養臟腑的作用,而且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的健康。
還有就是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人們經常在生氣的時候會說這樣一句話“肺都快氣炸了”,其實肺不會被氣炸,但是生起氣來是真的會傷臟器的,這是因為五臟和六腑會對應喜、怒、思、悲、恐這五種情緒,例如怒則傷肝,當一個人經常急躁易怒,那麼就會引起肝氣上逆,從而影響氣功能。所以,不要使自己長期處於悲傷狀態中,也不要經常生氣,保持愉悅的心情。
參考資料:
[1]趙非一.氣虛是關鍵 中醫辨治調肺、脾、腎三臟[J].自我保健, 2015, 000(011):14.
[2]劉燕張文嫻吳耀松劉俊任閃閃陳玉龍尚藝婉.中醫肺脾腎三臟與機體免疫調節的關係[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 2022, 29(1):119-1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