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可治到腰 下可治到腳”看看這個神奇的穴位
而不論是提到臀部中的臀大肌、臀小肌、梨狀肌,還是臀肌筋膜、坐骨神經、閉孔內肌與上下孖肌,都不能避開不談的穴位——“上能治到腰,下能治到腳”,說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環跳穴。
穴位位置
穴名之意的“環”為環曲;“跳”,跳躍。
在古人眼裡,環跳穴的作用可能是這樣的
環跳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經穴,穴近髖關節。故又稱髖骨、環穀、髀厭、髀樞、樞中、樞合中。
環跳穴,位於臀部,主下肢動作,指下肢屈膝屈髖環曲跳躍時。足跟可觸及此穴,故名。同時經此穴治療可使下肢疾病好轉,做環曲跳躍運動。
環跳。
環,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或一串連環中的一節,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肺金特性的涼濕之氣。
跳,跳動也,陽之健也,指穴內陽氣健盛。
環跳名意指膽經水濕在此大量氣化為天部陽氣。本穴物質為居髎穴傳來的地部水濕,至本穴後,水濕滲入穴內豐滿的肌肉之中並氣化為天部的陽氣,穴內陽氣健盛使人在如,故名環跳。
穴位側臥取法:在大轉子隆突點與臀裂上端的連線上,當其內2/3與外1/3處,即大轉子的後上方;或當大轉子,髂脊與坐骨結節三角區的中央。
伏臥取法:骶骨裂孔(即腰俞穴)旁開約四寸。
仰臥取法:大轉子上緣後移二橫指。
▼經絡穴位圖解主治病症
文獻中有許多關於環跳穴的注釋:
《素問》:王注:足少陽、太陽二脈之會。
《金鑒》:主治肱、胯、股、膝中受風寒濕氣、筋攣疼痛。
《針灸大成》:主冷風濕痹,不仁,風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膝,不得轉側伸縮。
《針灸甲乙經》 :腰脅相引痛急,髀筋瘈脛,肱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環跳主之。
《銅人》:治冷風溫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側。
據上述文獻記載刺激環跳穴主治:
1、運動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腦血管病後遺症,腰腿痛,髖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腳氣;
2、其它:感冒,神經衰弱,風疹,濕疹。
而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兩個主治病症,就是腰胯疼痛,和下肢萎靡。
腰胯疼痛
很多患者描述的腰痛位置如果讓他準確得圈出畫出很多都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嚴格來講已經不是“腰”反而更近於“臀”
環跳穴周圍存在大量組織,皮膚、皮下組織、臀肌筋膜、臀大肌、坐骨神經、閉孔內肌(腱)與上下孖肌。皮膚由髂腹下神經的外側支和臀上皮神經的雙重分佈。
皮下筋膜發達,富有纖維和脂肪組織,臀部的後下部有肥厚而緻密脂肪形成脂肪墊。
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神經由骨盆出閉孔內肌上方的梨狀肌下孔。該點的體表定位在骨客後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的中點。
下肢萎靡
坐骨神經在向下肢後方行進之前剛好要從梨狀肌下孔穿出所以梨狀肌如果張力異常就非常之容易卡壓到坐骨神經造成“下肢萎痹”的症狀
環跳穴向下則投影在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連線中點稍內側。坐骨神經的內側有股後皮神經、臀下神經,血管及陰部神經、血管等。一旦神經遭到壓迫,則極其可能引起下肢萎靡。
神經下方的閉孔內肌腱及其上下方的上下肌均由骶叢的肌支支配。
環跳穴應用
配伍應用
環跳穴配合其它穴位一起按揉針灸有不同的作用。
配殷門、陽陵泉穴、委中穴、昆侖穴,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治坐骨神經痛。
配居髎、委中、懸鐘,有祛風除溫散寒的作用,主治風寒濕痹證。
配風池穴、曲池穴,有祛風活血止癢的作用,主治遍身風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