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疏通雙腿經脈,緩解雙腿蚯蚓之態
近段時間,不少朋友雙腿時常伴有沉重之感,且有發脹的感覺。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時,或者久坐之後,酸軟無力的狀況較為明顯。部分人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即小腿處的青筋曲張之態。
根據傳統經絡學說,足部分佈著六條正經交匯循行,而且膝關節周圍更是經筋彙聚的重要部位,這裡經筋彙聚的情況挺密集。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彈,很容易妨礙氣血的流通,影響脾胃升清降濁的功能,這個時候,也會干擾肝腎協調氣血的能力。今天,木子講三個日常調理方法,每天抽空練習,説明改善下肢氣血循環狀態。
第一式:足踝屈伸——調和經氣
動作規範:
採取坐姿或臥姿來放鬆肢體,雙足自然地放平。先慢慢地勾起腳尖,朝著膝蓋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平穩順暢的呼吸,大約5秒;接著緩緩地下壓腳尖,以充分伸展,同樣需要保持呼吸節奏5秒。每次連續做完15到20遍,每天在早、中、晚三個時段進行。
作用原理:
1.勾腳動作可激發足少陰腎經經氣運行,增強腎主水的生理功能,改善水液代謝;
2.繃腳動作能調節足陽明胃經氣血輸布,促進中焦氣機升降有序,增強運化能力;
3.通過協調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的氣血互動,形成經絡系統的良性迴圈。
第二式:前俯牽拉——宣通陽氣
動作規範:
站立式:雙腳併攏直立,吸氣時雙臂向上舒展,呼氣時身子往前彎,用手去夠腳背,穩住氣息呼吸5次後緩慢直腰起身,重複完成5-8次
坐式:平坐地面雙腿伸直,用布帶套住前腳掌向軀幹方向持續牽引,體會下肢後側經筋舒展感
作用原理:
1.前俯動作可引導督脈陽氣下行溫煦,緩解下肢寒濕凝滯現象;
2.拉伸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區域,促進經氣疏泄濕濁的功能發揮;
3.清晨練習有助於陽氣升發,黃昏鍛煉可疏導日間積滯,適合氣血運行不暢者。
第三式:靠牆倒置——導引歸元
動作規範:
仰臥位靠近牆面;雙腿伸直,與上半身呈直角倒置;雙臂自然平放於身體兩側。維持此姿勢5-10分鐘,接下來先屈膝收腿,並且緩緩側身坐起,以恢復常態。
作用原理:
1.倒置體位可調整氣機升降方向,促進心火下濟、腎水上升的生理狀態;
2.輔助推動下肢濕濁邪氣下行排出,緩解氣血瘀滯引發的腫脹不適;
3.重點刺激腰骶部經氣輸布樞紐區域,輔助調理下焦氣機運行。
注意事項:
皮膚存在破損創面,特殊體質人群,年邁、骨質不適者,以及女性經期、孕期階段都不適宜。
這三組動作,遵循“通經活絡-健脾化濕-溫煦陽氣”的中醫調理原則,而且通過系統鍛煉,能夠有效改善下肢沉重、酸脹等常見不適。建議根據個人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堅持練習能夠逐步恢復腿腳輕便且靈活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