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健康功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健康功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3招疏通雙腿經脈

3招疏通雙腿經脈,緩解雙腿蚯蚓之態


近段時間,不少朋友雙腿時常伴有沉重之感,且有發脹的感覺。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時,或者久坐之後,酸軟無力的狀況較為明顯。部分人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即小腿處的青筋曲張之態。


根據傳統經絡學說,足部分佈著六條正經交匯循行,而且膝關節周圍更是經筋彙聚的重要部位,這裡經筋彙聚的情況挺密集。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彈,很容易妨礙氣血的流通,影響脾胃升清降濁的功能,這個時候,也會干擾肝腎協調氣血的能力。今天,木子講三個日常調理方法,每天抽空練習,説明改善下肢氣血循環狀態。



第一式:足踝屈伸——調和經氣

 

動作規範

 

採取坐姿或臥姿來放鬆肢體,雙足自然地放平。先慢慢地勾起腳尖,朝著膝蓋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平穩順暢的呼吸,大約5秒;接著緩緩地下壓腳尖,以充分伸展,同樣需要保持呼吸節奏5秒。每次連續做完1520遍,每天在早、中、晚三個時段進行。



作用原理

 

1.勾腳動作可激發足少陰腎經經氣運行,增強腎主水的生理功能,改善水液代謝;

 

2.繃腳動作能調節足陽明胃經氣血輸布,促進中焦氣機升降有序,增強運化能力;





3.通過協調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的氣血互動,形成經絡系統的良性迴圈。



第二式:前俯牽拉——宣通陽氣

 

動作規範

 

站立式:雙腳併攏直立,吸氣時雙臂向上舒展,呼氣時身子往前彎,用手去夠腳背,穩住氣息呼吸5次後緩慢直腰起身,重複完成5-8


坐式:平坐地面雙腿伸直,用布帶套住前腳掌向軀幹方向持續牽引,體會下肢後側經筋舒展感



作用原理

 

1.前俯動作可引導督脈陽氣下行溫煦,緩解下肢寒濕凝滯現象;


2.拉伸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區域,促進經氣疏泄濕濁的功能發揮;




3.清晨練習有助於陽氣升發,黃昏鍛煉可疏導日間積滯,適合氣血運行不暢者。

 

第三式:靠牆倒置——導引歸元

 

動作規範

 

仰臥位靠近牆面;雙腿伸直,與上半身呈直角倒置;雙臂自然平放於身體兩側。維持此姿勢5-10分鐘,接下來先屈膝收腿,並且緩緩側身坐起,以恢復常態。



作用原理


1.倒置體位可調整氣機升降方向,促進心火下濟、腎水上升的生理狀態;




2.輔助推動下肢濕濁邪氣下行排出,緩解氣血瘀滯引發的腫脹不適;


3.重點刺激腰骶部經氣輸布樞紐區域,輔助調理下焦氣機運行。


注意事項


皮膚存在破損創面,特殊體質人群,年邁、骨質不適者,以及女性經期、孕期階段都不適宜。


這三組動作,遵循“通經活絡-健脾化濕-溫煦陽氣”的中醫調理原則,而且通過系統鍛煉,能夠有效改善下肢沉重、酸脹等常見不適。建議根據個人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堅持練習能夠逐步恢復腿腳輕便且靈活的狀態。





 

深呼吸

深呼吸,最簡單的長壽動作!連內臟都鍛煉到了

 

  每次呼吸,人體呼吸肌群都在默默工作,通過調節呼吸的節奏和深度,確保身體獲得足夠的氧氣。

 

  然而,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呼吸容易變得淺快,這可能導致體內缺氧、呼吸肌疲勞。

 

  如果能經常做幾個深呼吸,就可以讓更多氣體進入胸腔肺泡,更好地給機體組織供氧,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心肺功能。




01深呼吸,一項極簡養壽法

 

常做深呼吸,不僅有助維持身體機能,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o   有助增強心肺功能


深呼吸就像做一次“肺部大掃除”,能增加肺通氣量,幫助人體更高效地排出二氧化碳,提高氣體交換效率,促進血液迴圈,增強心肺功能。



o   有助降低血壓

 

規律的呼吸訓練有助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擔,仿佛給心臟做一次“輕柔的按摩”。

o   改善睡眠

 

經常深呼吸能夠放鬆大腦,調節神經系統,放鬆身心,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o   緩解疲勞

 

深呼吸是緩解疲勞最直接的方式。特別是使用腹式呼吸法,可改善腹部的血流狀況。

 

o   舒緩心情


  壓力大時,呼吸會變快變淺,令人心跳加速,產生焦慮感。反之,緩慢、深沉的呼吸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活躍度,使大腦釋放內啡肽這種“解壓物質”,從而有利身心放鬆,緩解焦慮情緒。


02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

 

  有統計顯示,90%以上的成年人不會有意識地調節呼吸。對身體較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更為重要。


→吸氣←

  將一隻手放在胸部,另一隻手放在腹部(肋骨下方)。

 

  閉上嘴,用鼻吸氣使腹部隆起擴張,感受橫膈膜下壓,即放在胸部的手不該有感覺,而放在腹部的手應隨著空氣的進入而膨脹。


←呼氣→

 

  通過嘴巴呼氣,收緊肌肉(感受腹壁下陷)迫使空氣排出。

 

  循環往復,儘量使呼吸均勻,細心體會腹部的一起一落。熟悉之後,可以解放雙手,隨時隨地都能練起來。


  深呼吸時要鼻吸口吐。吸氣時動作要緩,可有意識凸腹;吐氣時收縮腹部,儘量吐淨。


  深呼吸時做一些動作,還可有效刺激相關肌群,提高肌肉彈性。通過運動與呼吸的配合,可刺激腺體、按摩內臟,達到鬆弛神經、伸展肌肉、強化體質的效果。





  呼吸時用到的肌肉分成吸氣肌群(如鎖骨周邊的僧帽肌和肋骨下部的橫膈肌)和呼氣肌群(如腹部的腹直肌和肋骨內的內肋間肌)。
  

    現代人普遍呼吸淺,用到肌肉的次數少,相關肌肉退化。以下鍛煉三步連續做完為一遍,反復做數遍至十幾遍不等,可強化肌肉力量。不便久站的人士也可坐著做。





深呼吸鍛煉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吸氣時儘量深吸入肺,讓氣體充滿肺泡,然後緩慢有力地吐氣,將廢氣全部排出胸腔;


  2.多用鼻部、少用嘴部吸氣,因為用鼻部吸氣時,鼻毛和鼻腔黏膜能過濾空氣中的塵埃,調節空氣的溫度和濕度,使其以適宜的狀態進入肺部,而長期用嘴部呼吸,會加重肺部負擔;


  3.大口呼吸、使勁憋氣、猛喘粗氣等都不利於健康,進行深呼吸練習時,動作要儘量緩慢均勻。

 

03這幾類人不適合做深呼吸

 

  深呼吸也有禁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劇烈的深呼吸會增加胸腔和腹腔的壓力,雖然看起來增加了氧氣的攝入量,但大腦、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會大幅減少。


  發生動脈硬化的老年人,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適宜頻繁做深呼吸。有慢性氣道疾病患者宜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呼吸功能鍛煉。


  如果深呼吸練習過程中出現噁心、胸痛、頭暈、呼吸特別困難、過度氣喘、咯血、劇烈咳嗽、頭痛、心悸、站立不穩等情況,立刻停止,必要時就醫。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生命時報聯合出品

本期編輯:石磊、鄭薛飛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