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陽氣窩 ”

人體的“陽氣窩 ”!拍一拍,從頭舒服到腳

 

《黃帝內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這句話便是在告誡我們“陽氣”對機體的重要性!但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的很多生活習慣可能一直在耗損著自身陽氣,導致疾病纏身。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自身的陽氣足不足,又該如何調整養護呢?

 

陽氣不足有哪些表現?




 

1、四肢發涼

 

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一到冬天手腳冰涼,有人後脖頸子冒涼風,一些女性小腹發涼,上了年紀的人容易覺得膝蓋和手關節發涼。

 

其實,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陽氣不足,陽氣不能達到四肢末梢,就會覺得手腳怕涼。

 

2、心情總是不好

 

一個陽氣充盛的人,其心情大多數時候是好的。即便有的時候不好,也會在短期內調整過來。

 

那些抑鬱、苦悶,常常感覺壓力較大的人,往往陽氣不足。

 

3、大便小便異常

 

陽氣充足身體各方面都會比較健康,小便流暢大便順暢。

 

當我們體內陽氣不足的時候,小便可能會出現淋漓的感覺,大便可能會出現不成型的情況。

 

4、多汗 

 

我們一般在天熱、運動的時候都有過出汗。但如果我們出現異常出汗,比如白天動不動就出汗,晚上睡覺盜汗等。這種情況可能是陽氣的固攝作用被削弱。

 

陽氣,有固攝津液的作用。心陽、胸陽不足的時候,津液不得固攝,腠理玄府舒張,於是就會多汗。

 

所以,多汗的人,尤其是白天沒幹什麼也一身汗的人,基本是陽氣不足。

 

5、肥胖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如果我們體內出現代謝異常,則很容易導致肥胖發生,這也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尤其是腹部肥胖、舌胖苔白膩、動輒氣喘吁吁的人。

 

6、頭暈迷糊 

 

清陽之氣,輸送於頭部,令我們神清氣爽、頭腦反應敏捷、記憶力好,這其實是陽氣足的表現。

 

那些記憶力下降、總是感覺頭暈迷糊的人,往往是陽氣不足引起的。

 

7、身體有淤血或者出血

 

陽氣存在於體內,可以固攝我們的血液,使之流暢運行。陽氣不足,會容易出現淤血,或者異常出血的情況。比如我們常說的腦梗、心梗,以及女人的月經量大、崩漏等等。

 

中醫有句名言“陽氣不到就是病”,陽氣是人身上最好的調理良藥。只要我們陽氣充足了,氣血充足了,經絡通暢了,就不會生病。

 

那麼,到底如何該養護我們的陽氣呢?

 

其實“呵護陽氣”的方法很多,除了曬太陽,飲食溫補、運動外,我們人體也自帶一些“陽氣窩”。我們多拍一拍這些“陽氣窩”也能通經絡、補氣血!

 

刺激“陽氣窩”,讓氣血大增

 

1、氣海穴

 


 

氣海穴,只看名字就知道了,它是氣的海洋,氣海穴又稱丹田,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從肚臍向下一寸半的地方。

 

氣海穴可以培補元氣、益腎固精。常按摩氣海穴能夠強壯體質,同時還能有效的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減少患病的可能。

 

2、湧泉穴

 



 

《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

 

我們經常按揉這個穴位能刺激氣血的流通,氣血通暢了,陽氣自然就來了。

 

3、勞宮穴

 



 

勞宮穴在手掌的正中間,按壓的時候,左右手交叉,一手大拇指彎曲,頂揉勞宮穴,每次頂按3分鐘,換另外一隻手,每天做一次。

 

沒事做的時候,還可以經常拍一下手,也有能刺激勞宮穴。除此按揉拍打之外,在正中午,天地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可以曬一下勞宮穴,能幫助補充陽氣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古人稱其為“長壽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脊一橫指(中指)處。

 

長壽穴古醫書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里下氣也。”

 

也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拍揉足三里穴可補氣壯陽,對於氣短、兩眼昏花等現象也有很好防治作用。足三里尤其適合拍打。

 

5、後溪穴

 



 

後溪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

 

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我們經常按揉後溪穴還可以調整長期伏案或在電腦前學習和工作對身體帶來的一切不利的影響,但要堅持!

 

6、極泉穴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調節心律,治療兩肋疼痛;可以探測心血管疾患,預防心血管早期疾病(心肌梗塞、心絞痛)。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我們經常彈撥極泉穴不僅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還可促進氣血流通、寬胸理氣、養護心肺!

 

7、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

 

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我們經常按揉承山穴能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

 

8、血海穴




血海穴為足太陰脾經穴位。顧名思義,血海和人體的血液有關係,這個穴位其實就是血液彙聚的地方,具體來說,就是脾經之血的聚集之處,正如江河百川,終歸大海。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

 

經常按摩血海穴可以補血養肝、滋潤皮膚、瘦腿、治療雀斑、月經不調、痛經、貧血、腹痛等。

 

日常生活中注意兩方面,養護我們的陽氣

 

1、早入睡,補充陽氣

 

《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臥”,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條件就是生活要有規律。因此,我們應該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順應大自然晝夜的陰陽變化,如果繼續熬夜,就會耗損人體的陽氣。

 

2、穿衣飲食“暖”,不傷陽

 

在生活中,我們要改變一些傷陽氣的生活習慣,穿衣要暖,平常多喝熱水,特別是手腳冰冷、有宮寒現象的人,平常可多喝紅糖薑茶,祛濕驅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