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決定人的壽命

 

火在《黃帝內經》中也被稱作陽氣,《素問·生氣通天論》講:“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人身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決定著人的壽命。張介賓進一步把這句話的意思闡述為:“天之大寶只此一輪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人的五臟各有自己不同的陽氣,真正決定著人的壽命的這個陽氣,其實是腎的陽氣,因此後人又把腎陽叫做元陽。每個人的腎陽都是有限的,人的DNA決定了每個人腎陽的多少。通常情況下,腎陽可供人使用一百年左右,這也就是人的自然壽命。腎陽為人體其他臟器的工作提供原動力,因此把腎陽比喻為人體內的太陽。當然,作為腎陽本身,也有一個由小至盛,由盛變衰的過程。生命的過程,就是在腎陽的主宰下,不停地積聚和轉化能量的過程。
 

人在嬰幼兒時期,長得最快,這就是能量在迅速的積累,同時腎陽也在隨之逐漸變盛,所以中醫也把小兒稱作純陽之體,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到了成年,人體發育完全,能量的積累達到了極限,腎陽也達到了自己最強盛的時期。之後,腎陽漸漸衰減,至老年腎陽耗盡,生命隨之終結。

所以中醫理論認為,生命的存在,依賴于腎陽的存在,腎陽的多少,決定著壽命的長短。我們說人活一口氣,講的就是這個腎陽之氣。對腎陽的上述變化規律,《黃帝內經》中有著非常精確的論述。:
 

《靈樞·天年》講:“人生十歲,五藏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藏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藏六府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情,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百歲,五藏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上面這段經文說的五臟之氣,其實就是不同的陽氣。五臟之氣以腎陽為工作動力,所以,五臟之氣的盛衰規律,實際上反應了人身腎陽的變化規律。人生百年,腎陽的變化是以三十歲左右為界的。三十歲之前,腎陽由弱漸強至三十歲而盛滿;三十歲以後,腎陽漸虛,至百歲腎陽耗盡而生命終結。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講: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這個陰氣其實就是指人體的腎陽,腎陽之氣藏在體內不易被察覺,相對於體表易於被察覺的陽氣而言,就被稱作陰氣。陰陽是相對而言的,由此可見一斑。《素問·上古通天論》對人一生中腎陽的變化,有更精彩的論述。在那裡,腎陽又被稱作腎氣,而且是男女分開論述的,感興趣的可以買一本《黃帝內經》自己去看看,體味一下中醫理論的簡單和深刻。
 

腎陽的盛衰決定著生命的進程,腎陽的有無,決定了人的生死。既然腎陽主宰著人的壽命,有沒有辦法能夠讓人的腎陽不減少,或者減少地慢一些,從而延長壽命呢?_
 

目前還沒有辦法讓人的腎陽永保強盛。我們說生命其實就是能量的一種聚集形態,而這個聚集的能量是有一個限度的,這個限度由腎陽的最大值決定。這可以理解為人的身體,人體不可能無限地長大,到三十歲就長到頭了,能量積聚到了盡頭,腎陽也增長到了極限。三十歲之後,腎陽就開始逐漸減少,無法阻止。而降低腎陽衰減的速度,是有可能的,延年益壽也只能從這個角度去做。
 

生活方式平平淡淡的人往往長壽,就是因為他為人處事能夠心平氣和,他的腎陽消耗地就慢,從而就長壽。比較極端的例子是烏龜,我們說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就是因為烏龜能夠長時間地靜而不動,陽氣消耗地就更慢,壽命也就更長。當然,我們不能為了長壽就去學烏龜,但在日常生活中,戒躁戒怒,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從而讓自己的腎陽消耗地慢一些,是肯定能夠延年益壽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