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漸悟到頓悟,一次“真我的發現之旅”

從漸悟到頓悟,一次真我的發現之旅

 

從對細節的覺察,到對整體的覺悟;

從點點滴滴的漸悟,到醍醐灌頂般的頓悟;

誰都無法一蹴而就,直接跨越。

自覺,是自我發現和自我認識的過程

“覺”這個字,在中國哲學裡,有著極其豐富和深邃的內涵,它不僅意味著人在感官和意識層面的理解與發現,更關係到人在精神和心靈層面的體悟與洞察。


一般來說,我們對他人、他物或外部環境的感知,我們稱之為“覺他”對自我及身心變化的領會,則是“自覺”
人類自覺的過程,其實就是人類循序漸進地自我發現自我認識的過程。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從覺察到覺悟,從漸悟到頓悟,一個人的自我認識將經歷怎樣一段複雜而玄妙的心路歷程。 中國思想當中,“覺”這個詞很深。覺是什麼?我在這裡分了兩類——第一個叫做覺察,第二個叫做覺悟。


什麼叫做覺察?覺察就是你感覺到了,意識到了,發現了。
它一般是指:對於細節、片段、相對微觀的現象有所洞察。覺察可以分成覺他、自覺。




覺察之“覺他”


第一,覺察別人的東西。


簡單說,是對於他人的言行舉止,形容外貌的覺察。
她髮型變了;她今天用了一個紅色的橡皮筋;她今天的眼神有點不太對,意圖為何?也許在那個角落坐著一個人,是不是?這是對於他者的覺察。


戀愛中的人,往往對於戀人的覺察特別敏感。在剛剛熱戀的時候,女孩收到男孩的短信,會琢磨:“他為什麼在這裡用的是一個“快樂”,他沒有用“歡樂”呢”?諸如此類...


這個時候你就屬於一種覺他的狀態,對於很多東西特別敏感,對於一些細節特別敏感。


第二,對環境氣氛敏感。


比如說,春天時你起床很早,那一刻,萬籟俱寂!也許你走第一步的時候,你會發現,沉澱了一個晚上的某種花香被你給撩起來了。


這就是一種覺察——猶如“一絲幽香”


或者,有的時候你跑到一個房間,你發現一切環境,一切陳設沒有什麼變化,但其中洋溢著一種緊張的氣息,或是有一股殺氣。這是看電影的時候經常有的橋段。


看福爾摩斯的話你會發現:福爾摩斯就能夠從淩亂的東西當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這種對於片段的、細節的、瑣屑的、微觀的現象的洞察力,我們就叫做覺察。

 




覺察之“自覺”


回到我們自己身上,對自己的覺察也分為兩種——


第一,是對於自己身體狀況微小變化的覺察。


比如說有偏頭痛的人,在偏頭痛正式開始之前五六個小時,就會覺得太陽穴震動得很厲害。


有時會發現,身體整個都很好,整個狀態都很好,但是身上的某一塊皮膚隱隱作痛,這個其實就是對於自我身體的覺察。 我有很多朋友是練武術的,我跟他們玩過。他們帶我早晨淩晨三四點的時候,據說那叫玄黃之時,據說是天地之靈氣最清澈的時候,我跟我的朋友就出去打坐去。


這是蠻開心的一件事情,找一條小河浜,當時我們就覺得是面朝大海了,在旁邊的草地上開始打坐。


打坐的時候開始數息。什麼叫數息?數自己的呼吸。怎麼數呢?你也可以試一試,呼和吸算一,在呼和吸,不是吸和呼!呼出去之後,吸進來之前,你會發現有一個片段是不呼不吸的,呼1吸,呼2吸,這個會讓人的內心平靜。


你可以現在試試,我保證你數不到10。為什麼?要專注是非常難的,很多情況下是這樣——


1吸,呼2吸,肚子餓了,晚上吃什麼呢?然後呼1吸,呼2吸,他跟誰在一塊呢現在?他在想我嗎?


你會發現其實要數到10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很多時候是進行不下去的。但練習呼吸,這是對於內功的一種修煉。 再比如說我以前是很喜歡跑步,喜歡游泳,然後很多時候,跑步和游泳的時候,我很多時候會感覺我自己的身體當中每一塊地方的肌肉的活動,酸脹程度,然後自己的呼吸,然後就是在感受自己的身體。這就是對於自己身體的覺察,蠻好玩的。

 

 第二,是對於自我精神片段狀況的洞察。


大學的時候,在上一個文學老師的課時,老師說:我每天會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抽出來,在這個書房裡面,大燈關掉,日光燈關掉,打開一盞小的檯燈,然後在這個燈光的光暈包圍當中,開始反省自己的一天, 有的時候,自己發現,就像放電影一樣,自己從早到晚做過些什麼事,說過些什麼話,對這個人什麼態度...在自己面前一一掠過。他每天反省自己,都會找到自己身上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個就是精神的自我覺察。 當時我們就覺得很疑惑,然後我們下課的時候就去問老師:“你是怎麼讓自己快樂地生活下去的?因為你每天發現自己的缺點,這怎麼辦?”


然後他說:“雖然每天會發現自己一個缺點,但每天也會發現自己一個閃光點。”


我們要有一個讓自己喜歡自己的一個辦法。


每天反省自己的時候,要反省自己一下自己有什麼可以修正的,所謂可以修正的東西,肯定都是不好的東西,肯定會增加你的一些負能量。但同時,我們每天要在自己身上找一個閃光點,找一個讓你自己覺得很可愛的地方,就夠了!每天一點,一年就是三百多點。你想想看,如果你身上有三百多點閃光點,你還不得閃閃發光,所以每個人要有對處理自己的一個辦法,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自覺。


 第三,是當自己的“旁觀者”。


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她在工作上被人欺負了,然後她一直涵養都不錯,人家當著她的面說很多冷嘲熱諷的話,她也就一笑置之,我覺得她蠻有功夫的,修養功夫不錯。結果,她後來跟我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她大罵特罵,我當時就跟她講:“你不喜歡那個人,但你現在正在變成那個人,你還不如那個人。”明白我的意思嗎?別人當面說你不好的時候,她還給了你機會去反駁,你背後在說別人不好的時候,你都沒有給她一個機會辯解!


她後來就寫了一篇日誌,她說:“我討厭她,我卻一不小心成了那個討厭的她。” 這也是精神的自覺。


自覺說到底它有什麼秘訣?一個人怎麼樣能夠做到自覺?人活在世界上一輩子,你只能是你自己,所以你肯定是你自己的當局者。自覺有一個秘訣,你要做你自己生命的當局者,同時,時不時,抽身而出,試著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看你自己。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自覺方法。


你要做你自己人生的當局者,生活的當局者,同時,時不時抽身而出,作為一個自我的局外人,來看看當下的我自己——這個就是非常有效的自覺的方法。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特別厲害,


第一種人,對別人像對自己一樣熱情;

第二種人,對自己像對別人一樣冷酷。
客觀公正,不抱偏見地評價你自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功夫。

這兩種人都是很了不得,所以怎麼樣能真正做到清醒的自覺,對自己有清醒的自我認識?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學會在生命當中,既是一個當局者,也要做一個旁觀者。
你現在迷茫?


沒關係,一方面你作為當局者迷茫著,同時請你時不時能夠抽身而出,作為一個局外人,來識一識處於極迷當中的自我。

 


覺悟:我醒了


覺察是指的:我發現了,我意識到了,我洞察到了。什麼叫做覺悟?那就是跟覺察相對的——我懂了,我明白了,我領會了,我醒了。

覺察只是對於細節的、對於現象的、對於片段的認知。而覺悟是指對於串起這些細節的、組合起這些片段的、透過這些現象背後的本質的把握。


所以覺察,很多時候就是你發現了這片葉,那片花,又一片葉,又一片花,又一片葉,又一片花。什麼是覺悟?越走越深,越走越深,發現了整棵大樹,這個就是覺察和覺悟的關係。 覺察就像是福爾摩斯一樣,看電視劇的時候,福爾摩斯不是有一個整合蛛絲馬跡的過程(覺察)?通過覺察整合出了一個龐大的邏輯結構,才發現:原來事情是這樣的(覺悟)!


那麼自我覺察也就是這樣,就是你要保持清醒的覺知,對自己的點點滴滴,時不時地作為一個局外人看看自己——


看看自己身上正在發生一些什麼;看看自己此刻正在做的那件事;是不是自己發自內心認同的;看看此刻的這個自己是不是你自己喜歡的,欣賞的,信任的,熱愛的。


這就是對自己的點點滴滴的自我覺察。 就像中國哲學所說的漸悟跟頓悟一樣,自我覺察多了之後,漸悟漸悟,量變達到質變,頓悟了!最後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這就是我。


其實就有點像剝洋蔥一樣,通過自我點點滴滴的覺察,發現:原來這個是我,這個不是我,這個不是我,這個不是我。 慢慢地,你會越來越靠近那個真正的自我,靠近自己的內核,這個過程就叫做去偽存真





真正的自覺:由漸悟到頓悟


所以真正的自覺——由自我覺察,到覺悟到“真正自我”的過程。就是一個由漸悟到頓悟;由自己點滴的片段的認知,到最後對於自我的一個確定的過程。


但是大家要準備好,因為這個自覺的過程,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因為人很複雜,真的很複雜,我們周圍的其他人很複雜。人是有很多層很多層的,所以你要真正通透地瞭解一個人,是需要慢慢來的!坦白講,慢慢來才體現誠意,你如果簡單粗暴,非常急躁,那是沒有誠意的。


只有當你慢慢來,循序漸進地認知自己,才是體現了你對自我的一番誠意。就如同你在戀愛過程當中,對一個人能“慢慢來”才是體現了你對他的一番誠意。 從對細節的覺察,到對整體的覺悟;從點點滴滴的漸悟,到醍醐灌頂般的頓悟;誰都無法一蹴而就,直接跨越。


人類的複雜性,註定了我們對這一條自我認識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慢慢修行。
有句話說:時間如此可貴,所以就應該浪費在那些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而人之為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論是我們自己僅有一次的人生,還有我們與這個世界,與他人的一段來之不易的緣分,何嘗不值得我們去花費心思,鄭重對待。
說到底,這就是發自內心的一片誠意,對生活的一份用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