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臨江仙

千古絕唱《臨江仙》,三國演義開篇詞,句句氣勢磅礴,直接封神!




《臨江仙》被譽為“明詞第一”,原是《廿一史彈詞》中“說秦漢”的開場詞,後被毛宗崗父子移作《三國演義》開篇,從此家喻戶曉。


這首詞寫于楊慎被貶雲南期間,當時他因“大禮議”事件觸怒嘉靖皇帝,遭廷杖後流放邊陲,從狀元郎淪為罪臣,卻在逆境中淬煉出超然豁達的智慧。

 

這首詞的偉大,不在於辭藻多華麗,而在於它用最直白的語言,戳中了每個人心底的困惑:爭了一生,到底什麼能留下?

 

楊慎的答案是:不如做個旁觀者,看秋月春風,飲濁酒一杯,把古今興亡都當成故事下酒。

 

今天讀來,它依然能讓人在焦慮時抬頭看看夕陽——原來千百年來,人們煩惱的不過是同一件事,而江水從未因誰停留。


《臨江仙》(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0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釋義:奔騰不息的長江滾滾向東流去,多少英雄豪傑就像浪花一樣,被歷史的洪流沖刷殆盡。

 

再偉大的功業,在時間面前都不值一提。

 

秦始皇統一六國,漢武帝開疆拓土,曹操雄霸天下,最終都化作了史書上的幾行字。

 

今天的我們追逐名利、計較得失,可幾十年後,誰還會記得這些?


所以,別被一時的成敗困住,人生既要有拼搏的勇氣,也要有放下的胸懷。



#02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釋義:人世間的是非對錯、成功失敗,轉眼間都會煙消雲散,唯有青山依然屹立,夕陽一次次染紅天際。

 

人生最大的清醒,是明白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體驗比輸贏更珍貴。


那些你死我活的競爭、錙銖必較的得失,放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不過是滄海一粟。

 

努力時拼盡全力,放下時雲淡風輕。

 

是非成敗終會過去,唯有內心的從容與自由,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



#03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釋義:白髮蒼蒼的漁夫和樵夫在江邊生活,早已看慣了四季更替、歲月流轉。

 

歷經滄桑的人,對世事變幻已能淡然處之。 

 

楊慎寫這首詞時,正被貶雲南,從狀元高官淪為流放之徒,人生大起大落。

 

而詞中的“白髮漁樵”,正是他理想中的超脫形象——不再執著於功名利祿,而是以旁觀者的姿態,靜觀歷史變遷,笑談古今風雲。



#04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釋義:和老友難得相聚,痛快地喝一杯酒,古往今來的興衰成敗,都成了談笑間的故事。

 

人生最大的智慧,不外乎看透與放下。再大的事,時間一長,也不過是下酒菜。

 

這句話的核心,其實是活在當下。

 

與其糾結過去的遺憾或未來的不確定,不如珍惜眼前人,享受當下的相聚。

 

歷史再宏大,終會歸於平淡;人生再跌宕,最終不過一杯酒、一場笑談。

 

畢竟,千百年後,誰還記得今天的煩惱呢?




 

滕王閣序

讀懂千古奇文《滕王閣序》中這5句話,你就讀懂了無常、孤獨和命運

 



《滕王閣序》是初唐天才王勃的傳世名篇,寫於西元675年。


當時他年僅26歲,正南下交趾探望被貶的父親,途經洪州(今南昌),恰逢都督閻公重修滕王閣,大宴賓客。


閻公本想讓女婿提前寫好序文以顯才華,不料王勃毫不推辭,即興揮毫,寫下這篇千古絕唱。

 

起初閻公不以為然,直到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才驚歎“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全文以駢文寫成,辭藻華美,氣象恢宏,既有對滕王閣壯麗景色的描繪,又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感慨,被譽為“中國古代駢文巔峰之作”。 

 

《滕王閣序》之所以震撼千年,不僅在於它的文采飛揚,更在於它是一顆年輕靈魂在命運低谷時的璀璨綻放。

 

文中這5句經典的話,哲理深刻,讀完以後只覺得人生豁然開朗!

 


#01 關於無常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釋義:抬頭看天,廣闊無垠;低頭看地,遼遠無邊,讓人深感宇宙的浩瀚無窮。然而,歡樂過後,悲傷隨之而來,這才明白世間萬物的興衰成敗、得失榮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我們常在得意時忘乎所以,以為成功全憑自己,可一旦遭遇挫折,又容易陷入絕望。

 

卻從未想過,無論是個人榮辱,還是時代變遷,都像潮水一樣有漲有落,這是自然法則。

 

就像月亮有圓缺,四季有輪回,人生也必然經歷起伏,沒有永遠的巔峰,也沒有永恆的谷底。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盡人事,聽天命。努力時全力以赴,結果如何坦然接受。

 

與其糾結成敗,不如活出豁達與通透。



#02 關於處境


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釋義:年紀雖老,但志氣應當更加豪邁,豈能因白髮蒼蒼而改變初心?處境越是艱難,越要意志堅定,絕不放棄高遠的志向。

 

很多人覺得,年紀大了就該服老,遇到困難就該認命,但王勃認為:真正的強者,不會被歲月消磨鬥志,也不會被困境擊垮信念。

 

王勃寫這句話時,自己正懷才不遇,卻依然豪情不減,這種態度尤為可貴。

 

時間可以帶走青春,但帶不走熱血;命運可以設置障礙,但打不垮信念。

 

無論20歲還是70歲,無論貧窮還是富貴,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繼續向前。

 


#03 關於孤獨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釋義:險峻的關山難以翻越,可又有誰會同情我這個迷失前路的人?偶然相遇的人,都是漂泊在外的異鄉之客。

 

這句話不僅是王勃的個人感慨,更是千百年來無數漂泊者的共同心聲。

人生路上,我們都會經歷“失路”的時刻——可能是事業的低谷、情感的挫折,或是理想的幻滅。

 

而最讓人無力的,不是困難本身,而是無人理解的孤獨。

世上的人熙熙攘攘,可真正能懂你、願意拉你一把的,又有幾個呢?

 


#04 關於心態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釋義:北海雖然遙遠,但只要乘著大風,依然可以抵達;早晨的太陽雖然已經落下,但傍晚的余暉依然可以燦爛。

 

人生難免有遺憾,年輕時可能錯過機會,浪費光陰,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就沒有希望。

 

很多人因為年齡焦慮、錯失機會而陷入自我懷疑,覺得現在努力已經晚了。

 

但歷史上有太多大器晚成的例子:姜子牙七十多歲才輔佐周文王,齊白石六十歲後才迎來藝術巔峰,褚時健七十多歲重新創業種柳丁……

他們都沒有被“為時已晚”束縛,而是選擇在人生的後半程繼續奮鬥。

 

時間從不會淘汰努力的人,只會淘汰放棄的人。

 

所以,無論你處於哪個階段,只要願意行動,今天就是最好的開始。

 


#05 關於命運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釋義:真正值得依靠的,是那些能洞察先機的智者,以及看透命運本質的通達之人。

 

所謂“君子見機”,說的是聰明人能在事情剛露苗頭時就察覺趨勢,迅速行動,而不是被動等待。

 

而“達人知命”,則是更高一層的境界——明白人生有起有落,不盲目抗爭,也不消極認命,以豁達的心態接受現實,順勢而為。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正是同樣的道理。





 

命運各有不同好運氣從何而來?

命運各有不同好運氣從何而來?

 清濤道長    

  


 

從好身體來

 

健康是福。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奮鬥成功的本錢。要有健康身體,除了要注重飲食與運動外,還要正常的生活習慣。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身心健康,就能順利工作生活,迎著陽光,燦爛美好,安康愉快。

 

從好心眼來

 

人存好心,善良為本。慈善胸懷,厚德寬人。讓人感受到你的存在,這世界充滿陽光,好人多好報。社會溫暖,人心溫暖,得道多助,路自寬行。

 

從好觀念來

 

觀念帶來決定,決定影響行為,行為就有結果。人生在世,創造生存條件,努力學習生存本領,為自己活,活的像模像樣。有條件時,也幫助他人。

 

 


 

從好脾氣來

 

壞脾氣,破壞人際關係,影響健康,生氣將會污染生命。脾氣太壞的人,命運之神不會照顧你的。所以,要爭氣不生氣,不傷元氣,成得大氣。遇事冷靜,思成而行,少走彎路,增大成功的幾率。

 

從好表情來

 

人說:出門看天色,入門看臉色。當你煩惱、憤怒、痛苦的時候,你那一副難看的嘴臉,任何人都不想見。相由心生,尊敬別人,微笑總會給你帶來好運的。

 

從好言語來

 

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半句六月寒。與人為善,和顏悅色,和氣生財,好運常在。敬人者人恒敬之,而抱怨無法解決問題,惡語更傷人。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從好行為來

 

正確的人生觀點,指導正確的人生行為。檢點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具備被愛的條件,懂得惜福與造福,多做好事,所謂捨得,才有獲得。

 

 


 

從好關係來

 

人在社會,在互動中求得生存、發展,無論從求學、求職、求上進、圖通達,還是從家事、政事、財事、謀圓滿,無不需要借助各種關係支援、指導、幫扶。好關係,靠好心道德培植,情感投資只講真誠。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係比生意本身更重要。

 

人生就是一個容器

裝的快樂多了,煩惱就少了;

裝的感恩多了,痛苦就少了;

裝的理解多了,矛盾就少了;

裝的大事多了,雜事就少了;

裝的陽光多了,陰雲就少了;

裝的高見多了,偏見就少了;

裝的真善多了,愁悶就少了;

裝的友誼多了,敵意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