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經絡

認識經絡






一、經絡的概念及經絡系統的組成

1.經絡,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官竅溝通人體上下內外的通道。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孫絡等。




二、十二經脈的循環走向與交接規律、分布規律、屬絡表里關係及流注次序

(一)循環走向

手三陰經循行的起點是從胸部始,經脯(上臂內側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陽經從手指端循臂指(經穴名)而上行於頭面部;足三陽經,從頭面部下行,經軀幹和下肢而止於足趾間;足三陰經脈,從足趾間上行而止於胸腹部。「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這是對十二經脈走向規律的高度概括。

(二)十二經脈的交接規律

1.陰經與陽經交接:即阻經與陽經在四肢部銜接

2.陽經與陽經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陽經在頭面相交接

3.陰經與陰經交接:即陰經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陰經與手少陰經交接於心中,足少陰經與手厥陰經交接於胸中,足厥陰經與手太陰經交接於肺中等。

走向與交接規律之間亦有密切聯繫,兩者結合起來,則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交手三陽經;手三陽經,從手走頭,交足三陽經;足三陽經,從頭走足,交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交手三陰經,構成一個「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的循行徑路,這就是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律。

總之,十二經的循行,凡屬六髒(五臟加心包)的經脈稱為「陰經」,多循行於四肢內側及胸腹。上肢內側者為手三陰經,由胸走手;下肢內側者為足三陰經,由足走腹(胸)。凡屬六腑的經脈稱為「陽經」,多循行於四肢外側及頭面、軀幹。上肢外側者為手三陽經,由手走頭;卞肢外側者為足三陽經,由頭走足:陽經行於外側,陰經行於內側

(三)分布規律

1、四肢部 陰經分布在內側面,陽經分布在外側面。內側分為三陰,外側分為三陽。大體上:太陰、陽明在前緣,少陰、太陽在後緣,厥陰、少陽在中線。上肢內側經脈分布:太陰在前,厥陰居中,少陰在後。上肢外側經脈分布:陽明在前,少陽居中,太陽在後。下肢內側經脈公布:內踝上八寸以下,厥陰在前,太陽居中,少陰在後;內踝上八寸以上,太陽在前,厥陰在中,少陽在後。下肢外側經脈分布:陽明在前,少陽居中,太陽在後。

2、頭面部 陽明經行於面部、額部;太陽經行於面頰、頭頂及頭後部;少陽經行於頭側部。

3、軀幹部 手三陽經行於肩胛部。手三陰經均從腑下走出。足三陽經為陽明經行於前(胸、腹面),太陽經行於後(背面),少陽經行於側面。足三陰經均行腹面。

循行於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的順序為足少陽、足陽明、足太陰、足厥陰。

十二經脈循行於胸、背、頭面、四肢,均是左右對稱地分布於人體兩側,共計二十四條。其中,每一條陰經都同另一條相為表里的陽經在體內與臟腑相互屬絡,在四肢則行於內側和外想對應的部位。

(四)屬絡表里關係及流注次序

十二經脈的表里關係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

l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l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

l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

l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

l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

(五)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

流注,是人身氣血流動不息,向各處灌注的意思。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而十二經脈則為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氣血在十二經脈內流動不息,循環灌注,分布於全身內外上下,構成了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又名十二經脈的流注。其流注次序為:

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流至足厥陰肝經,再流至手太陰肺經。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的十二經脈整體循行系統。

三、奇經八脈

1.奇經八脈是與十二正經不同的「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

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

2.特點

無所絡屬的臟腑,無表里配偶的經脈關係。

除任、督二脈外,不直接參與十二經的循環,而是別道異行。

奇經八脈行於十二經脈之間,以調節溢蓄正經之脈氣。

除任、督二脈有所屬腧穴外,其餘六經的腧穴均寄附於十二正經。

3.循行特點

除帶脈是橫向循行外,均為縱向循行,縱橫交錯地循行分布於十二經脈之間。

.經別、別絡、經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一)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分出,深入軀體深部,循行於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

生理功能:

1. 加強十二經脈中互為表里的兩條經脈在體內的聯繫

2. 加強體表與體內、四肢與軀幹的向心性聯繫

3.加強十二經脈和頭面部的聯繫

4.加強足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的聯繫

(二)別絡,亦是從經脈中分出來的支脈,大多分布於體表。別絡有十五條,即十二經脈各有一條,加上任脈、督脈的絡脈和脾之大絡。另外,若加上胃之大絡,也可稱之為十六別絡。

主要生理功能:

1.是加強了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間的聯繫。

2.是別絡對其他絡脈有統率作用,加強了人體前、後、側部的統一聯繫。

3.是灌滲氣血以濡養全身。

(三)經筋是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於筋肉、關節的體系。經筋的特點:即其循行起於四肢末端,結聚於關節,布散於胸背而終於頭身。多呈向心性循行。

經筋的生理功能:經筋多附著於骨骼和關節,具有約束骨骼、主司關節運動的功能,並對周身各部分的臟器組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五、經絡的生理功能及經絡學說的應用

(一)生理功能

1.溝通內外,聯繫肢體

(1)臟腑與四肢的聯繫

(2)臟腑與五官九竅聯繫

(3).臟腑之間相互聯繫

(4)經絡系統的內在聯繫

2.運輸作用

3.感應傳導作用

4.調節作用

(二)臨床應用

1.闡釋病機變化:(1)傳遞病邪;(2)反映病變。

2.指導臨床診斷:(1)循經診斷;(2)分經診斷。

3.指導疾病的治療(1)指導針灸推拿;(2)指導藥物治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