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
四川地區出土了許多漢代說唱陶俑,他們大多神情幽默,動作滑稽,讓人一眼看去便心生歡樂。
其中東漢時期的“擊鼓說唱俑”,塑造技藝極為精妙,被稱為“漢代第一俑”。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這位擊鼓說唱的老者,聆聽千年以前的幽默和歡樂。
我命由我不由他
1957年,四川成都出土了一尊漢代的擊鼓說唱陶俑。
這是一位眉飛色舞的老者,笑得額頭上出現了道道皺紋。
他袒胸露腹,左手在腰間夾著一個扁鼓,右手拿著鼓槌,看樣子是馬上要敲下去。
鼓槌之下,是他翹伸的右腳。
這位老者,是古代的一名俳優,以表演滑稽戲為生。
擊鼓說唱陶俑
《樂府詩集》上說:
“侏儒導,自古有之,蓋倡優戲也。”
也就是說,老者是位侏儒。
封建時代,總有些人用有優越感的眼光看待侏儒。
然而,別人怎麼看待自己,那是別人的事;自己怎麼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圍爐夜話》上說:
“把自己看太低了,便不能振興。”
自己看得起自己,痛痛快快活一場,比成天琢磨別人評價自己的話,要緊得多。
正是因為如此,滑稽幽默的俳優藝人,活出了自我,活出了價值。
為此,司馬遷專門在《史記·滑稽列傳》中為他們列傳。
其中優旃、優孟兩位滑稽大家,就是集幽默與智慧於一身的人。
秦始皇時,有一天宮中宴請。
大雨傾盆,殿階下的衛士在雨中瑟瑟發抖。
優旃見了,對衛士們說:
“如果你們想要休息,當我呼叫你們的時候,要應答我。”
過了一會,宮殿內的祝酒聲漸漸低了下去。
優旃於是大聲喊道:“衛士!”
衛士立刻答道:“有。”
優旃接著說:
“你們長得這麼高大,有什麼好處?做了侍衛,只能淋雨。
我雖然矮,卻有幸能在殿內休息。”
秦始皇聽完笑了,接著便讓衛士們輪流替班,把值班時間縮短到了原來的一半。
優旃不僅不為自己的矮小自卑,還能利用這一特點為別人謀福利。
活得自信,不僅能保全自己,還能福澤他人。
優孟比優旃,其幽默和智慧又更勝一籌。
楚莊王特別喜歡一匹馬,好吃好喝伺候著,綾羅綢緞披掛著。
誰知這馬生病死了。
傷心的楚莊王讓大臣按大夫的葬禮規格來安葬這匹馬,大臣們覺得難以接受,紛紛勸諫。
莊王火了,下令:
“再有敢為葬馬的事情進諫的,即刻處死!”
優孟聽說後,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進了宮殿大門。
莊王嚇了一跳,忙問他為什麼這麼傷心。
優孟邊哭邊說:
“此馬是大王的心愛之物,當然應該厚葬。
我泱泱大國,要什麼沒有?
怎麼能用大夫的規格安葬它呢?豈不是太薄待它了?
我認為應該用君王的規格來安葬它。”
莊王這才明白自己確實是過分了,忙問:
“那怎麼辦呢?”
優孟說:
“土灶做外槨,銅鍋做棺材,薑棗來調味,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們的腸胃裡。”
也就是說,把馬吃了。
莊王同意了,還告誡大臣不可傳揚之前的打算。
這樣的詼諧,暗藏著不一般的智慧。
不過,有些人把幽默理解歪了,對別人大肆挖苦打壓,還以為自己風趣幽默呢。
諷刺挖苦假詼諧
漢武帝時的東方朔,口才不錯,也很有政治抱負。
關於他的幽默故事,真是多了去了。
晚年的漢武帝癡迷長生不老,有一次有方士獻給他一壇“仙酒”,說是喝了能萬年不老。
漢武帝心花怒放,沒捨得喝,先好好珍藏著。
沒想到東方朔不知怎麼得到了消息,找了個機會,把這壇酒偷偷喝光了。
漢武帝知道後龍顏大怒,要立斬東方朔。
被捆成粽子的東方朔卻哈哈大笑,漢武帝問他:
“死到臨頭了,笑什麼呢?”
東方朔說:
“方士不是說喝了那壇酒,能成不死之身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殺不死我。
如果我死了,這酒就不是仙酒。
人哪有不死的?如果皇上為了假酒把我殺了,不是讓天下人笑話嗎?”
漢武帝覺得很有道理,就放了東方朔。
東方朔
這麼看來,東方朔不僅幽默,還心懷社稷。
但漢武帝卻一直不肯重用他,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東方朔的幽默並不像優旃、優孟兩位那樣,永遠善良正義。
東方朔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常常抱著戲耍歧視的態度。
東方朔為了漢武帝儘快召見自己,故意嚇唬給漢武帝養馬的侏儒,還打壓他們:
“皇帝說你們既不能種田,又不能打仗,更沒有治國才華,要殺掉你們呢。還不趕緊求情去!”
被他戲弄的侏儒們聽了,便跑去向漢武帝求情。
漢武帝趕緊把東方朔叫來,問他:
“你嚇唬人家幹嗎?”
東方朔卻笑嘻嘻地說:
“小臣身高九尺,侏儒身高三尺,我們的俸祿卻一樣多。
他們快撐死了,小臣快餓死了!”
這不僅歧視侏儒的身高,還否定了他們的價值。
事實上,人所受到的尊重,從來不由外表決定,而由人的價值決定。
東方朔不僅不尊重別人,也太高看自己,吹噓自己:
“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
漢武帝一開始確實被他忽悠了,但後來發現他並沒有傑出的政治才幹,也沒有仁愛之心,所以最終沒有重用他。
儘管東方朔以其高超的幽默語言被稱為“滑稽之雄”,但司馬遷並未把他列入《滑稽列傳》(注:《史記》中的《東方朔傳》為後人補寫)。
《詩經》有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真正的幽默是謔而不虐,是詼諧而不傷害他人,這才是君子如玉。
如果東方朔能晚出生一千年,與蘇軾相識,他或許會發現,文采出眾的幽默大家其實是另一番樣子。
幽默曠達真君子
蘇軾也許不一定和東方朔很投機,倒是很可能和那位擊鼓說唱的老人成為好朋友。
蘇軾是個平易近人的智者,“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不僅如此,他還特別幽默。
40多歲時,他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成為無權的罪官。
閑極無聊時,他便找人講故事給他聽,還特別愛聽鬼故事。
人家說:
“哪裡有鬼?也沒有鬼故事講給你聽。”
他死皮賴臉求著人家:
“編一個也可以嘛!”
結果鬼故事沒聽到,人家倒是被他樂得哈哈大笑。
蘇軾
剛到黃州時,他無錢無地無糧無米。
饑餓的他,看著眼前的山水,突然樂了: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這不是有現成的吃食嗎?還愁什麼呢?
接著又來了一句: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那時的他沒有薪水,只能領取少量的糧食和陳酒。
但他覺得賺了便宜,畢竟自己啥事不幹,還破費官府的酒錢。
他不僅幽默自己,也常常幽別人一默。
熙寧八年(1075年),蘇軾給摯友文同寄了兩首小詩,其中一首叫《筼簹穀》。
筼簹谷中長滿竹子,在那裡做太守的文同,是一位以墨竹聞名的畫家。
他常年在穀中觀賞竹子的形態,所以畫起來才胸有成竹。
詩是這樣的:
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
漢水邊上的山谷中全是竹子,竹筍都被砍來吃了。
文同這個人呀,又窮又饞,筼簹穀中的竹筍都跑他肚子裡去了!
“渭濱千畝在胸中”這一句意含雙關,既調侃文同吃筍很多,又稱讚他“胸有成竹”。
詩寄到的時候,文同剛和妻子游完筼簹穀,還特地煮了幾根筍當晚餐。
結果,他“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軾的幽默,既是對生活的熱愛,也是超脫困難的曠達。
對他來說,半生已過,與其鬱悶,不如幽默。
真正的幽默,不是諷刺挖苦,而是看透了世態炎涼之後,仍能擁抱生活。
真正的詼諧,不是低級搞笑,而是體味了波譎雲詭之後,仍然天真快樂。
一個幽默的人,既能娛樂自己,也能讓他人開心。
歲月靜好時,以幽默錦上添花。
山重水複時,以詼諧撥雲散霧。
人到中年,面對生活,不如從此幽默,自在此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