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節氣養生
“立春作爲“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是開始的意思,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就從此開始了,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相當於現在的春節叫立春節,如果立春正好趕上正月初一,那就是歲朝春,百年難遇,民間認爲這一年的收成肯定會好。”
立春除了是二十四節氣里的第一個節氣之外,它還是個很重要的節日。立春,萬物甦醒,養生也重在蘇活身心。
立春節氣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通常意味著氣溫上升、日照時間延長和降雨增多,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返回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民間,成為後來世代相傳的全民迎春活動。
古人用迎春、春祭儀式來迎接立春。據記載,春秋時周天子曾率三公九卿到東郊祭祀迎春。自古以來,春祭不但是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普遍重視的祭祀活動,而且還是國定假日呢!
立春表示冬季的結束。台灣民間有「摸春牛」習俗,用於祈求好運降臨、農作豐收。雖然這些習俗在現代已經越來越少見,不過官方可是將「農民節」訂在立春這一天,慶祝並獎勵當年度傑出的農民,讓一般民眾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辛勞與偉大。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立春節氣的習俗
立春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
(東風送暖,大地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
(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
三候魚陟負冰
(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活動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過去在每年的皇曆上都有芒神、春牛圖。春至而萬物生。古人把農事叫作春事,農忙叫作春忙。《書傳》中記載:「冬寒無事,並人室處,春事既起,丁壯就功。」黃庭堅有詩寫道:「田園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種的時節,因此,說到耕地,也應該稱為春耕。
我國是農業國家,對於節令,極為重視。迎春的禮儀,在《月令》中有所記載,到東漢明帝時逐漸完備,後世更將它列人祀典。地方上的官員也簫舉行迎春典禮,時間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間,迎春的儀式更是鋪張盛大,十分熱烈,其宗旨一方面在於勸農務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須珍惜韶光,不要辜負一年之中的最好季節。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此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蔔,其實也包括吃春餅;二是所謂討春就是迎春之意。為什麼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鞭春牛
立春這日,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鞭春牛,又稱鞭土牛。鞭春牛意在策勵農耕。明、清時期,民間有迎土牛、迎農祥、浴蠶種等習俗。山西民謠云:「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立春日,村里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然後眾村民將泥牛打爛,分土而回,據說灑在自家田裡,就是豐收吉兆。春牛在塑制時,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拾起穀粒放回倉中,預示倉滿糧足。鞭春牛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
接春
樟葉就是樟樹的葉子,性質辛溫,香氣辛烈。燒樟葉可以辟邪,除濕氣,殺蟲。本日,浙江東部的人多在庭院裡燒樟樹葉,使其僻啪作響,傳說可以祛陰邪,俗稱接春,也稱烽春。
春亂
古時之人舉行婚禮。多在春季,《詩經》有「桃之夭夭」「宜其室家」之句。立春是萬物回春的日子,凡是之前嫁娶失時的,今日可以舉辦婚禮,取意春到人間,萬物滋育。廣州一帶俗稱為春亂。
春台戲
各地民間舉行種種娛樂活動,用以迎接春氣,預兆豐牽。人們在開曠之處搭台,聚資請戲班表演,祈福農祥,稱為春台戲『賣春困立春過後,天氣漸漸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隨睡,易於徽惰。
煨春
茶葉,性質溫苦,微寒。飲茶能夠清熱,降火,消食,醒睡,還能治疾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濕,令人少睡有力,治療疲勞性神經衰弱。把茶煎成濃汁飲用,可幫助吐出風熱痰涎。茶汁具有強大的殺菌功用,常飲可以預防傳染病。本日煎茗,意在宜達陽氣,振作精神,俗稱煨春。
立春節氣常見的症狀或疾病
立春之後之節氣狀態,很容易出現以下疾病或症狀:
1. 氣溫依然偏低,注意寒氣入侵體內
立春之後,大家會漸漸開始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不論是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候都處於一年中的轉捩點,趨於上昇或增多。
然而,雖然已經到了春天,但是多數地方依然是很冷,這時候春冬季節交替之時,氣溫變化仍大。古人說:「春不減衣,秋不戴帽」,這是指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冬衣換掉,以防春寒損傷初生的陽氣。
初春之時天氣依然寒冷,也因為很多時候覺得天氣開始變熱了,衣服開始穿得少了一點,反而容易感冒。依照現代流行病學統計來看,立春之後依然是流行性感冒旺盛之時。
古人也有發現這個現象,尤其在立春後的一周內,很多人出現發燒、咽喉痛、咳嗽症狀,傳統中醫把這種感冒叫做「春溫」,原因是「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這是冬天遺留下來的寒氣現象,春天要離開體內,就會出現春溫。
有些女性已經開始穿短裙、短褲與露背裝,這對身體是不利的,台灣地區一直到4月間依然都有可能出現寒流,就養生而言最少也要等到4月之後才可以穿著清涼的衣服。
2. 鼻子相關過敏症狀
立春之後,由於天氣依然寒冷,許多人早上起床之後就會流鼻水、過敏性鼻炎、鼻子癢、鼻子乾燥、打噴嚏,這些症狀源自於冬天遺留下來的陽虛經絡型態,尤其是膽經、胃經與腎經同時虛證的陽虛經絡型態,或是肺經與大腸經虛證,在本月會很明顯!
3. 病毒細菌引發過敏性疾病
春天時春暖花開,微生物與病毒、細菌隨之生長繁殖,花粉也隨之復甦。溫熱毒邪開始活動,因此這個季節是容易出現等等流行性疾病,易導致過敏性體質者產生變態反應。
4. 避賊風,慎防風寒導致少陽病
在六淫病邪中,風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中醫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春天陽氣生發,皮膚的毛孔逐漸張開,肌膚腠理變得疏松,人體內的正氣抵抗外部襲擊的能力變弱,風邪伴隨著「寒氣」入侵體內(因此稱為「風寒」)。
《黃帝內經》提到:「傷於風者,上先受之」。也就是說,風邪侵入體內最先受到損害的是人的頭部等部位,引起頭痛、發熱、惡風、咳嗽、氣喘等症狀。
由於風邪「善行而數變」,會透過經絡遊串變化,出現游走性關節疼痛、皮膚風疹等病征。所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立春之後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賊風入侵體內。
基於《傷寒論》六經傳遍的原理,這時候很容易進入「少陽病」階段,出現暈眩、口渴口乾、口苦、忽冷忽熱...等等症狀。
5. 肝臟、膽腑相關疾病
進入春季之後,人的肝氣亦開始旺盛,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正是調養肝臟的大好時機,春季養生,重在養肝護肝。
中醫理論中認為「肝主情志,主疏泄」、「怒傷肝」。因此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千萬不要暴怒或心情憂鬱,應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
6. 脾胃消化障礙
2023癸卯兔年五運六氣與疾病分析:火運不及。好發心臟病,心腎虛寒等病比較多發,常出現心氣不足等。“子病及母”,木生火,肝膽這個系統就要被消耗。“母病及子”,火生土,脾胃濕盛。
7. 精神相關疾病發作
然而,春季因為陽氣升發,反而容易造成肝火而發脾氣。古人經常說「春發」,也就是說許多老毛病,一到春季就容易復發。平日肝氣鬱結的人,反而在春季容易導致感到憂鬱且情緒低落,或是非常容易生氣,這些都是春氣所造成的。
春天肝氣無法抒發容易出現精神疾病,依照統計發現,春天時容易躁鬱症發作,若能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8. 各種皮膚病
初春也是各種皮膚病的好發季節,許多人會出現皮膚瘙癢,皮膚乾燥、皮膚紅腫疼痛等症狀。由於「肺主皮毛」,這個季節肺經與大腸經異常造成體內的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的搔癢。
天氣寒冷時的寒氣加上肝血虛,也很容易出現皮膚搔癢(進階閱讀)。春天大氣之中的陽氣隨時萌發,體內蘊含的陰寒之氣也將隨之而出,在這個過程容易出現皮膚腠理不協調的狀態,也會出現皮膚異常。
9. 痔瘡發作
由於肝經與大腸經互為臟腑別通對應關係,因此春季很容易出現「痔瘡」,記得少吃一些辣椒、薑、蒜、酒類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是鍋燒烤之類的油膩性食物。
這些食物都會加重腸道內熱堆積,除了少吃或不吃之外,可以經常按摩「四關穴」(合谷穴與太衝穴),對於改善痔瘡很有幫助。
立春養生
立春起生機蓬勃,是人體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如果將全年的養生保健比作蓋房子,那麼立春養生就相當於打地基。
立春之後的養生應順應陽氣生發的天地之氣,幫助人體陽氣發散,對健康很有幫助。適當晚睡早起,可選輕柔舒緩的項目,例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有助活絡筋骨、促進身體循環,以助生發之氣。
立春養生 五要之一《春養肝》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立春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立春養生 五要之二《防舊病復發》
「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立春養生 五要之三《春捂秋凍》
「春捂秋凍」是民間一條保健諺語,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立春養生 五要之四《春梳頭養陽》
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
立春養生五要之五《防「潮」病》
立春開始回暖,空氣中的水分漸漸增多,顯得濕氣很重。要保證居室及辦公室內的通風透氣,要多曬曬被褥和衣服。
這4種食材這時吃最好
洋蔥
洋蔥可以發散風寒,且可解毒殺蟲,特別適合立春、雨水時節食用,經常食用洋蔥也可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對預防春季溫差變化大的「倒春寒」現象有良效。
洋蔥被稱為萬靈丹,還有「蔬菜界的皇后」的封號,從糖尿病、女性不孕到呼吸道、腸胃道疾病,都可用洋蔥治療,關鍵因素就在於洋蔥富含的硫代亞硫酸鹽(thiosulfinate)及檞黃素(quercetin)。
春季乾燥多風,易損耗肝陰,擾動肝陽,芹菜富含微量元素,有鎮靜安神的成分,常吃芹菜,對神經衰弱和失眠有顯著效果,能降血脂、降血壓、防治動脈硬化。
櫻桃
櫻桃能補中益氣、祛風除濕,最適合立春、雨水時節享用。
櫻桃性溫熱,有發汗、益氣的功效,對風濕腰腿疼痛有良效。櫻桃營養豐富,含鐵量高,位於各種水果之首,常吃櫻桃可補充鐵元素,可防治缺鐵性貧血還可增強體質。櫻桃富含植化素(phytochemical),其中的(褪)黑激素有助於強化睡眠品質。
草莓對於春天肺熱咳嗽、嗓子疼有優良療效,還可改善便秘、治療痔瘡,是消散體內亢火的好水果。
立春養生 2道平補食療
枸杞粥
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本草綱目》說其「滋腎,潤肺,明目」,主要成分有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甜菜鹼、玉米黍黃素及微量鈣、磷、鐵等。枸杞子為平補之品,既補陽,又滋陰,能益腎養精,平肝明目,凡肝腎不足之人,常食效果好。
材料: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粳米熬成粥,起鍋前將洗淨的枸杞子放入鍋內,再煮幾分鐘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肝腎不足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遺精、目視物昏花、頭暈、陰血不足者。
禁忌:枸杞粥質潤,脾虛泄瀉者忌用。
牛奶粳米粥
《壽親養老新書》提到「牛奶最宜老人,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健康、皮膚潤澤、面目光悅、志不衰」。本品無病也可常食,為老幼皆宜的滋補佳品。
牛奶為完全蛋白質食品,也是一種全價營養食品,富含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所含賴氨酸為少兒生長發育必需的物質,而其膽固醇含量比肉、蛋類都低,中老年人常食可健康長壽,兒童常食可強健體格、增加智力、促進生長。
材料:新鮮牛奶200毫升、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粳米煮成粥,起鍋前將牛奶倒入,再煮開1~2分鐘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體質虛弱、氣血虛損、病後羸弱及呃逆、口乾、大便乾者。
禁忌:有些人消化道內缺乏消化酶,食牛奶後易腹脹、腹瀉,故此類人忌食之。
立春養生古來重視這一盤
天地四時迢遞,冬去春來——立春這一節氣,無論如何,都是令人身神振奮歡暢的一刻。這時也有一盤應時的養生餐,從古來就在中華文化中享有盛名,也被中醫學家推薦。到底這一盤是什麼菜呢?
立春時節,召喚好友共聚,來一場敘春小宴,古人自謙稱作「剪春韭」。詩聖杜甫有詩句「夜雨剪春韭」(《贈衛八處士》),描寫老友在霏霏春雨夜剪春韭,招待他這契闊二十載的老友,春蔬帶春雨,情味雋永又醇厚!文天祥說:「春裡看花須款款,雨中剪韭且陶陶」。
詩人在雨中看花剪春韭這一幕雋永的春景,傳遞了春疏的美味,也連繫著立春養生與自然合一的傳統文化!
吃春蔬盤的功能
古人早知道春蔬的能量和美味,且在中醫食療中被廣泛利用。李時珍《本草》說,正月食「五辛」——韭、薤(音:謝)、蔥、蒜、薑,以辟癘氣。這春天五辛菜的特性都是「氣味辛,溫,無毒」,是上天賜給人的天然好禮,讓人甦醒春睏,從冬天的閉藏狀態蘇活起來。
長相像蔥的薤是春天五辛菜之一。
蔬菜本來就對營養的攝取起著相加乘的作用,《黃帝內經‧素問》說︰「五菜為充,所以輔佐穀氣,疏通壅滯也。」就是說五菜可以輔佐運轉五穀的營養,疏通體內的滯塞之氣,五菜和五穀相得益彰。《本草綱目》說「五菜」是:韭、薤、葵、蔥、藿。這其中三種和上述的五辛菜是一樣的,其它兩種葵和藿是極為常見的菜蔬。《文子‧上德》云:「園有螫蟲,葵藿為之不採」,反應了葵、藿的自然特質,連蟲子都怕。葵性滑利便,去惡瘡毒,古人稱葵是「百菜之王」。藿是豆葉、豆苗,治老人脾胃氣弱,飲食不強。
藿就是豆葉。 (Sutterstock)
從寒冬進入初春,人體的機能也等待著甦活,而這時天地孕育的五辛菜和葵、藿應時而出,給人們一盤養生的好菜。
養生從春天開始:吃春盤 五辛盤
養生就從春天開始。古人怎樣吃春盤或五辛菜?顏真卿詩云:「五雜組,五辛盤。」就是取用五種溫辛菜蔬合為「五辛盤」來吃。李時珍說,杜甫《立春》詩所說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就是一種五辛盤。自古以來,古人的春盤因時因地或有不同的組合,五辛是其中的要角。
李時珍從醫學角度講解了立春吃五辛盤的功效:「立春元旦,作五辛盤食,辟溫疫」、「歲朝(元旦)食之,助發五臟氣。常食,溫中去惡氣,消食下氣」。就說在立春早晨食用五辛盤可以促發五臟之氣,提高臟腑的功能,可以辟溫疫;平日裡常食五辛盤也很好,可以溫暖脾胃,幫助消化除脹氣。人體的腸胃功能好,健康指數自然提高了。
古人稱葵是「百菜之王」。
立春和新年第一天的元旦通常很接近,此時食用「春盤」、「五辛盤」,展現「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養生功效,勃發體內生機。晉《風土記》說「元旦,以蔥、蒜、韭、蓼、蒿芥,雜和而食之,名五辛盤,取迎新之意」、「正旦……晨啖五辛菜,以助發五臟氣」。
立春五辛盤春盤 風行歷代
從現代人的沙拉聯想一下古人的春盤。
歷代很盛行吃春盤、五辛盤,形成一種中華文化的傳承。南梁文學家庾肩吾詩云:「歲序已雲殫,春心不自安。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開春時讓一盤五辛春疏來安撫鎮定身心。
唐朝,在立春的餐桌上奉上應景鮮嫩春蔬,合上可口的米麵餅兒,作成「春盤」,營養、口感和悅目的顏色相加乘。據唐代著作《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食蘆菔(蘿蔔,有紫有白)、春餅、生菜,號春盤」。白居易有詩句應和節令:「盤蔬餅餌逐時新」,那時候吃春盤已經是一種流行的風尚。
春蔬包捲成春捲美食。
宋代時,在春天出遊收集生機勃勃的春盤(槃)野菜也很時尚。詩人王琮的《立春有懷》詩吟:「十千呼酒醉長安,猶記年時客裡歡,有約南山南畔去,只挑野菜當春槃。」陸游這位愛國詩人深愛春盤,他說:「春色到人間,彩旛初戴,正好春盤細生菜」、「鬭飣春盤兒女喜」。鬭飣也叫鬥飣、餖飣,是作成花卉禽獸珍寳形的五色小餅,加上春疏作春盤,很受小孩喜愛。一家老小在立春吃春盤迎接春天的朝氣,喜樂盈盈。
立春時節,此鄉彼鄉都做春盤,只是在作法上各取地方的時鮮。王十朋這位南宋的一代偉人有詩吟:「蔬盆雜蒿韭,一箸異鄉味。」南宋進士方岳吃《春盤》發展五覺的體驗,他說「青紅餖飣映梅柳,紫翠招邀醉松竹。擎將碧脆捲月明,嚼出宮商帶詩馥」,這樣的春盤,讓人吃出詩情畫意和音樂旋律來。
感受一下,蔬菜蛋餅也可以做成現代春盤。
春盤,也傳到漢地之外,金朝元好問《春日》詩有生動的描寫:「里社春盤巧欲爭,裁紅暈碧助春情。」內廷也於立春前一天,以春盤和酒賜近臣。
從南北朝到明清,許多詩人在詩中留下了「五辛盤」的倩影芳彩:「元日書甲子,曉槃問五辛」、「五侯之鯖世所貴,五辛之盤吾亦欲」、「臘酒傾三雅,春盤薦五辛」、「幾家燈火閙,猶競五辛盤」、「共道五辛風味好,堆盤紅縷間椒花」……。這些詩句的跨度,展現「五辛盤」的人氣,響噹噹地亮麗,不言自喻。
立春經絡養生法
進入春季之後,人的肝氣亦開始旺盛,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正是調養肝臟的大好時機,春季養生,重在養肝護肝。
中醫理論中認為「肝主情志,主疏泄」、「怒傷肝」。因此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千萬不要暴怒或心情憂鬱,應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這裡建議主要可以進行以下養生運動:
1.拍打疏通太陽經(膀胱經):春天之後因為體內陽氣升發,將這些寒氣從體內逼出,就會出現感冒現象,由於此時處於流行性感冒季節,多數人體內本身已經累積不少陰寒,千萬注意不要再讓寒邪入侵體內造成感冒。
膀胱經(太陽經)為人體免疫力的代表經絡,二月時膀胱經能量較足,代表人體的防禦力在此自動啟動,可藉由各種養生法,順勢增強其力道。可以多拍打、敲打背部、或捏脊、或拔罐刮痧背部,可以疏通膀胱經,達到固護陽氣的效果,可以經常背部曬曬太陽,吸收陽氣,增強與保護體內陽氣。
2.拍打疏通肝經與膽經:春天主氣為「木氣」,影響到的是肝膽。現代人肝經長年實證,膽經常年虛證,肝膽不協調容易產生各種症狀或疾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經常拍打這兩條經絡,以疏通氣血淤滯的部位。
3.每天梳頭100次:每天早上按摩健康梳子梳頭,能驅逐體內風邪。《延壽經》曾提到「發多梳能明目祛風」。梳頭的主要目的,是要疏通「膀胱經」與「膽經」的能量,也可以用手指代替梳子來梳頭,從前發際慢慢梳到後發際,邊梳邊按摩頭皮,每天至少梳頭100次。
4.熱水泡腳足浴:每天晚上可以用熱水(薑水)泡腳按摩足部,按摩整個冬天長期沒有能量的腎經與膽經,配合節氣的力量增強體內陽氣,促進經絡氣血運行。
5.溫暖後腦杓:風邪入侵體內之後,主要會反應在「風池穴」、「風府穴」,多數人這兩個穴位都是阻塞的,多數人按摩此穴位會相當疼痛。風邪經常從風府穴進入人體,首先受到損害的是體內的陽氣,寒氣入侵之後會出現頭痛、惡寒、脖子僵硬的症狀。所以,古人經常說:「神仙也怕腦後風」,多數養生家非常忌諱後腦子吹風。
「立春日,四時之始也」,華夏古人早懂利用這天賜良機,食用「五辛盤」這種春盤,實踐的「天人合一」的保健之道。立春,給自己準備這盤好菜,並做作經絡養生,奏起生命之春的樂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