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熱容易犯困?

為什麼天熱容易犯困?大腦提前開啟“午睡”模式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很多人用這句話調侃季節性犯困。其實,天熱犯困還可能和大腦本身有關。

一項研究發現,天熱會使大腦提前開啟“午睡模式”。



受訪專家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 王旭峰

天熱會使大腦進入“午睡模式”

高溫與犯困之間有哪些聯繫?一項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大腦的晝夜節律中心掌控著夏天“嗜睡”的秘密。




該研究由美國西北大學溫伯格藝術與科學學院團隊完成,通過對位於果蠅頭部的內感測器進行觀察,發現這些神經細胞是腦的晝夜節律中心,用於控制炎熱條件下白天的“午睡”活動。

簡單來說,這類神經細胞對溫度變化敏感,當溫度升到一定水準,這些細胞可能影響“午睡”睡眠機制重組,通過發出信號以干擾晝夜節律,從而增加睡意。

研究者指出,人類可能有類似神經構造,這或許能解釋為何溫度升高人會犯困。

這些因素都會催生困意

高溫導致的哈欠連天、乏力、頭暈、食欲減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倦怠症”。

一些人還會表現為:不管晚上睡多久,一到白天,仍然有抵不住的困倦。

除了神經生理因素,以下原因也會導致天熱犯困:

傳統醫學

傷津耗氣

傳統中醫認為,夏打盹跟氣候特點有關。夏天比較濕熱,是容易傷津耗氣的季節。

“暑”是夏天的主氣,為“陽邪”,暑熱薰蒸,人居其中,汗出不止,損傷人體的津液,而津液是氣的載體,氣必須依附於津液而流布於全身。

如果津液大量流失,氣隨之耗散,最終出現犯困、乏力、氣短、汗多等症狀。因此,緩解夏困可以從清暑熱、補益正氣著手。

營養學

鐵、鉀元素流失

氣候炎熱導致人體出汗增多,鉀、鐵等元素流失。若缺乏鉀,機體無法合成糖原,大腦和肌肉功能減少;而缺鐵容易使人食欲降低、貧血。

研究發現,貧血者工作、學習效率及抵抗力都比普通人弱。

環境

睡眠不足和缺氧

夏天晝長夜短、早起晚睡,睡眠不足易使人疲乏。

天氣炎熱使皮膚耗氧量增加,不少人因貪涼長時間待在空調房,空氣不流通導致缺氧,引發大腦疲乏。




如何趕走夏季疲乏?

白天大腦總是昏昏沉沉,不妨從飲食和休息方式上調整:

1

必須吃主食

穀類、薯類和雜豆類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穀類包括小麥、稻米、玉米、高粱等及其製品,如米飯、饅頭、烙餅、麵包、餅乾、麥片等。

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穀類200~300克,其中包含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另外,薯類50~100克,從能量角度,相當於15~35克大米。

2

多吃蔬菜和水果

新鮮蔬果是鉀的主要來源,夏季蔬果較為豐富。《指南》推薦,在1600~2400千卡能量需要量水準下,推薦成年人每天蔬菜攝入量至少達到300克,水果200~350克。

另外,黃豆、小豆、綠豆等豆類含鉀更為豐富,夏季可以多喝綠豆湯,或吃綠豆芽、黃豆芽拌菜。




紫菜含鉀量較高,做雞蛋湯或豆腐湯時放少許紫菜,既能提鮮,還可增加鉀的攝入量。

3

吃含鐵食物

鐵可以分為肉類食物中的血紅素鐵和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非血紅素鐵需與維生素C搭配才能吸收。

對素食人群來說,除了吃富含鐵的木耳、蘑菇、大棗等食物,還需要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非素食者可通過每天食用40~75克瘦肉,每週食用2~330克左右的動物肝臟或血液補充鐵元素。

4

及時補水

夏天多喝水不僅可以加快新陳代謝,還可以增加體內血液迴圈速度,加速降低體表溫度。多喝淡茶水能為身體提供一定的鉀、鎂等礦物質。

同時,茶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可以興奮中樞神經,對於驅除疲勞有一定效果。

推薦幾個高效休息技巧:

見縫插針休息:工作或學習45分鐘,休息5分鐘;

換個任務代替休息:工作勞累時,可以偶爾收拾一下辦公桌;如果是在家辦公,可以用拖地等家務活放鬆;

上午休息更好:上午人的注意力更為集中,早上10~11點時休息一會兒,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休息時要專心:工作結束後,做些與工作完全無關的活動,讓身心徹底放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