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癢穴

身上自帶的“止癢穴”,緩解冬季皮膚瘙癢

譚鳳森 



冬季許多人會感受到了皮膚乾燥和瘙癢,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更為明顯。這就是冬季瘙癢症。面對這種不適,很多人可能會選擇用手抓撓,然而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抓越癢。那麼如何對抗冬季皮膚瘙癢呢?今天分享3個人體自帶的“止癢穴”。

 

人身三大“止癢穴”

 

對於冬季瘙癢,多是因為氣血兩虛,膚失濡養,肝風內生所致,經常按摩以下“止癢穴”,可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減輕瘙癢作用。百蟲窩——祛風活血,驅蟲止癢本穴屬於經外奇穴,由於善治各種蟲邪侵襲之病,如直搗百蟲之窩,故得名“百蟲窩”。按摩此穴能夠祛風活血,驅蟲止癢

 



百蟲窩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3寸的位置。每天用拇指指腹按揉左右兩腿的百蟲窩200~300下,保持酸脹感適中,分3~5次進行。


血海穴——促進血液迴圈,增強皮膚供血作為足太陰脾經的重要穴位,血海是脾經氣血彙聚之地。按摩血海穴能促進全身血液迴圈,特別是增強皮膚的血液供應,並具備祛風作用。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的位置。最佳按摩時間為每天上午9~11點,此時脾經經氣最旺。用中指和食指指腹在血海穴上做緩慢的旋揉,保持微酸脹感,兩腿每側持續3分鐘。

 

行間穴——平肝祛風,止癢神器作為肝經上的要穴,行間穴具有平肝祛風、止癢的特效。





行間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間赤白肉際處。操作時,用適當力度按壓行間穴5秒鐘,感到酸麻後休息5秒鐘再按壓,重複20次。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首先,多喝水以保持皮膚充足的水分;其次,飲食上可以多吃些養血潤燥的食物,如黑芝麻、梨、荸薺、胡蘿蔔、藕等;再者,選擇內衣內褲時應以柔軟寬鬆的純棉質為主,避免化纖衣物因靜電而加重皮膚乾燥。如果瘙癢症狀嚴重且持續不減,建議及時就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