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不足,這幾處就會“鼓起來”
原創 木子
在中醫的理論中,陽氣被尊為生命之火,它溫暖並滋養著我們的身體,推動氣血和諧運行。一旦這生命之火變得微弱,身體便會以各種方式發出警告。不知你是否注意到,當陽氣不足時,身體某些部位會異常“鼓起”。接下來,木子將帶你深入探討這一奇妙現象。
一、腹部鼓起——脾陽之虛
脾陽虛必然會腹部鼓起。脾是“後天之本”,脾陽不足運力就會下降,水濕便排不出,瘀滯體內,引發腹部脹滿。《黃帝內經》:“脾氣虛弱,腹部則脹滿”。為了補足脾陽之火,山藥、大棗、茯苓這些溫補食材為首選。
足太陰脾經流經下肢和腹部,脾陽虛會讓經絡堵塞、氣血不暢,腹部就容易鼓起。為疏通脾經、緩解腹脹,多刺激足三裡和三陰交穴按摩,氣血便會順暢。
二、背部隆起——肝陽之衰
肝陽衰弱背部就會隆起。肝陽不足,氣就不順了,背部就會有異常隆起。《素問》:“肝病者…脅下脹滿”。試試用柴胡、白芍泡茶或熬湯,能疏肝解鬱。還有,多按摩太沖穴也能調和肝氣。
背部隆起亦與足厥陰肝經緊密相關。此經脈貫穿下肢、腹部、胸部及頭頂。肝陽虛導致肝經氣機受阻,背部經絡因而瘀滯,形成隆起。可按摩或艾灸太沖、行間穴位,同時保持樂觀心態,以助肝氣條達。
三、下肢浮腫——腎陽之弱
下肢浮腫,往往為腎陽虛之征。腎陽虛了,水排不出去,下肢就會腫。可以多吃黑色食物來補腎,讓腎臟更強壯有力。
足少陰腎經不順暢可能會導致下肢內側和後緣浮腫。為了溫補腎陽和疏通腎經,除了吃補腎食物,還可以按摩或艾灸湧泉、太溪穴。
四、舌尖鼓起——心陽之虧
舌尖鼓起可能表示心陽不足。中醫有句老話:“心開竅於舌”,心陽虛弱,心臟功能會受影響,血脈不暢,舌尖就可能出現瘀點或鼓起。為滋養心陽,可服用桂枝、紅棗等溫補之物。
舌尖鼓起直接關聯手少陰心經。此經脈自腋下起始,行於上肢內側及後緣,最終直抵心臟。心陽不足會讓心經氣血不通,導致舌尖經絡瘀滯。為了疏通心經、解決瘀滯,可按摩或艾灸神門、少府等穴位,並保持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以助心陽升發與心經暢通。
木子建議諸位細心觀察身體變化,及時採取相應調理措施以恢復身體之和諧與健康。當然,我們得特別留心陽氣的保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