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宜祛濕!養生藥膳連喝7天,健脾排濕還養肝
原創 木子 經絡技巧
穀雨是春季快收尾的一個節令,這時候,空氣裡的潮氣漸漸變重,早上和晚上的溫差還是不太穩定。人體的那些經絡還有氣血,特別容易跟著節氣的變化而做出調整,因此在保養關節這件事上,可得多留點心啦。膝蓋于運動時承全身重,若寒濕之氣悄然侵留膝部,那酸脹之感會使人覺甚不適。今天,講一個食療方,從穀雨開始,連吃7天,健脾排濕還養肝。
眼下這帶著寒尾巴的濕氣正往人身上貼,關節處的氣血和外面的氣候一直都是相互關聯的。
要是濕氣太重越了界,順著毛孔就往關節縫裡鑽,將原本通暢的氣血給攪亂了。這毛病其實不光是冷熱交替所致,如果說肝腎要是虛了,這樣外邪就更有了可乘之機。
早晚的溫度差異,實際上它帶動了體內陰陽的轉換,會使得關節氣血的流通時快時慢,時而順暢,時而滯澀。
在太陽底的陽氣往上升騰,利用好這個力量,向外把濕氣排出去。而到了夜晚,陰氣便開始往下沉,濕濁就容易積聚在關節縫隙裡。在這陰陽相互轉換的時候,調養身體需要注重,內外一起進行,尤其是對於肝腎精氣不夠的人而言,非常重要。
調養的關鍵在於把握“祛邪扶正”的平衡度,既要果斷地驅趕外邪,而且要穩固地養護 肝腎的根基。
穀雨排濕的三層養 生原理
外濕重了會讓經氣走不順當
早晚溫差催得關節發緊發僵
肝腎精氣跟不上的,養不住筋骨,雨天更要遭罪
養護應注重通利關節,調補肝腎,配合適當手法,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杜仲豬骨湯配合穴位按摩這種養護方法,其實正適合此時節的特點。
杜仲(15克)需被掰開,如此才便於出藥性;搭配帶有骨髓的豬筒骨(1斤左右),把老薑拍鬆提前備好。
骨頭先進行焯水,以此來去除腥味;接著將其與藥材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要完全浸沒食材。等大火把湯燒開之後,就調成小火慢慢燉煮。快出鍋的時候,抓一小把枸杞撒進去,在飲用時一定要撇去乾淨的浮油。
杜仲本是養筋利節之要藥,和豬骨髓搭配在一起,可補精益腎,老薑能驅寒濕,枸杞可平藥性。此方子既應了春養 肝之理,而且喝著也不用擔心上火。
湯飲加減法
上火體質:加帶心蓮子10粒,引火歸元
血虛人群:添當歸片5g,增強養血功效
痰濕重者:搭配五指毛桃30g,強化健脾祛濕
穴位養護要記得三個要穴
陰陵泉:膝蓋彎下四指,拿拇指肚轉著圈揉,每邊揉夠3分鐘
公孫穴:腳底板內側鼓包的地方,按到發酸就停手
太沖穴:腳背上大腳趾和二腳趾骨頭縫處,順著趾頭往腳脖子方向推
抓住穀雨頭開始進行調養,隔三差五,喝上一回杜仲湯,並且配合著穴位進行揉按。這樣的話,既順應了時令,又能夠讓身子骨變得輕快,關節也更加活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