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神醫留下的一篇“長壽經”,只有八句話,堪稱養生經典
龔廷賢,明代神醫,活到92歲,被譽為“醫林狀元”。
他的《攝養詩》總結了多年從醫和養生的經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了延年益壽的秘訣:養生不是吃補品,而是養心、養性、養習慣。
全詩共八句,涵蓋了養神、飲食、心態、處世四大方面,堪稱養生經典。
#01
惜氣存精更養神,
少思寡欲勿勞心。
釋義:珍惜元氣,保存精氣,更要養護精神;減少思慮,降低欲望,不要過度勞心。
人要學會“省著用自己”。
元氣和精氣是有限的,別動不動就熬夜、焦慮、瞎折騰。
你揮霍的每一分精力,將來都得加倍還回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精神是生活的底氣。沒了這兩樣,再多的錢和成就都是空談。
少想點沒用的,少貪心,少操心。
很多事,想多了也沒用,反而讓自己陷入內耗。
欲望是無止境的,但要明白,不是所有東西都值得去拼命。
學會放下,才能輕裝上陣。
別讓自己活成一台永不停歇的機器,偶爾停下來,養養神,充充電,才能走得更扎實。
#02
食惟半飽無兼味,
酒至三分莫過頻。
釋義:吃飯只吃半飽,不要貪多;喝酒只喝三分,不要過量。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誘惑多,吃喝玩樂樣樣不缺,但往往忽略了“度”的重要性。
吃得太飽,身體負擔重;喝得太多,腦子不清醒。過度追求享受,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疲憊和空虛。
半飽,是為了保持清醒,不會因為貪吃而失去對生活的掌控;三分酒,是一種自律,暫時享受微醺的快樂,卻不會因為醉酒而迷失。
生活需要留白,人生需要節制。
無論是吃飯、喝酒,還是工作、感情,過度追求完美,反而會失去平衡。
懂得適可而止,才能活得輕鬆自在。
#03
每把戲言多取笑,
常含樂意莫生嗔。
釋義:每次開玩笑、說俏皮話,大多是為了逗樂、取笑,常常帶著愉快的心情,不要因此生氣、發怒。
生活裡,玩笑話無處不在。有人用它調節氣氛,有人用它拉近距離。
但玩笑是把雙刃劍,說得好,大家哈哈一笑;說得不好,可能傷人心。
關鍵在於,說話的人是否帶著善意,聽話的人是否懂得釋懷。
玩笑話的本質是輕鬆、幽默,不是為了攻擊或貶低。
就像生活的調味劑,讓平淡的日子多點滋味。
但有些人打著“開玩笑”的旗號,說著傷人的話。這種玩笑,變了味,失了度。
面對玩笑,要保持好心態。如果總是敏感、易怒,交流就會充滿火藥味。
學會一笑而過,不僅能讓自己輕鬆,也能讓關係更融洽。
當然,這不是讓你無底線忍讓,如果玩笑越界,該反擊時也別客氣。
#04
炎涼變詐都休問,
任我逍遙過百春。
釋義:不管世態炎涼、人心險惡,我都不在乎,我只想自由自在地活到百歲。
很多人活得累,不是因為事情多,而是因為想太多。
對方一句話、一個眼神,都能讓你輾轉反側。
為了迎合別人,委屈自己;為了適應環境,磨平棱角。
活得像個提線木偶,失去了自我。
何必呢。
世態炎涼,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你越較真,越容易被牽著鼻子走。
不如灑脫一點,別人怎麼看你,那是別人的事;你怎麼活,才是你的事。
蘇軾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你爭你的名利,我享我的清閒;你忙得焦頭爛額,我笑看雲卷雲舒。
不爭不搶,不卑不亢,巋然不動,這才是真正的活明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