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  心經
 


肺經循行由胸走手,大腸經由手走頭,胃經由頭走足,脾經由足走腹。經脈循行各有時辰,3~5點走至肺經、5~7點走至大腸經、7~9點走至胃經、9~11點走至脾經、11~13點走心經。現在我們介紹手少陰心經。
 

()【心經】的循行路線

(1)動畫(藍色線條是體內循行路線;紅色線條是體表循行路線。)

 




 



()【心經】的穴位

手少陰心經循行所經部位共有九穴,左右共一十八穴:

極泉穴(起穴)、青靈穴、少海穴(合穴)、靈道穴(經穴)、通裡穴(絡穴)、陰郄穴(郄穴)、神門穴(俞穴、原穴)、少府穴(滎穴)、少沖穴(井穴)。
 


()【心經】的症候

《內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著脊之第五椎,其合脈也,其榮色也,開竅於耳,又曰開竅於舌。

手少陰心經有了異常變動會表現為下列病症:咽喉乾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還可發為前臂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方面所發生的病症:眼睛發黃,胸脅疼痛,上臂、前臂內側後邊痛或厥冷,手掌心熱痛。

(1)主要器官與組織:舌,腋窩,腦,心臟

 (2)器官功能:情緒狀況,精神狀態,心臟活動,循環系統,胸腺,肺功能改變。

 (3)主要疾病:驚悸,健忘,經神失常,癲癇,頭痛,心律不整,心痛,肋間神經失常,食不振。

 (4)外經病候:膺背痛,肩胛與前臂內側痛,手心熱或手足逆冷,口渴引飲,咽乾,目痛,頭痛,發燒。

 (5)內臟病候:呼吸困難,眩暈,臥不安,經神失常,胸脅支滿疼痛,心煩,氣急,胸痛。

 (6)亢進時出現的病症:運動過後心悸動,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處在壓力狀態下,有壓迫感,憂鬱,內側肩麻木,血液循環不良引起暈眩。

 (7)衰弱時出現的病症:胸口疼痛,肩與前臂疼痛,興奮,四肢節重,胸口沉悶,口乾,可能體溫上升。

 

 十二經脈,入腑藏者,以為內經,行於四肢及皮膚者,以為外經也。

 故經絡病變,或表現為局部的外經病候,或表現為內臟病候,二者往往同時兼見。

 

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因為在醫學史上,心死亡曾經很長時間是死亡標準的統治者。即使現在腦死亡成為了主要標準,可是心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




心經的起點在腋窩下的極泉穴,終點在小指的少沖穴。穴位都是兩邊對稱的,左右兩邊各有9個。雖然如此,但從效果上來講,按揉左邊的比右邊好。心經的功能可以簡單歸納為兩點,第一是可以治療心臟原發的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等;第二可以治療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精神錯亂、癲癇病、抑鬱症等。當我們運用古人「心主神明」的思想,在自己的「手少陰心經」上嘗試按摩一番之後,便會真切地體會到,這條經對調節我們的情志健康的確有著巨大的作用。此外,如果手掌心、心胸老是發熱出汗,心經也可以調治。

沿著心經的走向,可以找到以下要穴:



極泉穴在腋窩中,點按可使心率正常,又治勞損性肩周炎;



少海穴在肘紋內,撥動可治耳鳴手顫及精神障礙;



神門穴在掌紋邊,點掐可促進消化,幫助睡眠,預防老年痴呆;



少府穴在人體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可瀉熱止癢,清心除煩,通利小便。

主要穴位功用
 
極泉:心痛心悸等心疾,肩臂脅肋臂叢損;瘰癧腋臭肢針麻。
少海:頭項腋脅手臂肘,心痛癔病與瘰癧。
通里:暴喑舌強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
陰郄:心痛驚悸等心病;骨蒸盜汗吐衄血。
神門:呆癲煩痛驚忘眠,胸脅疼痛高血壓。
少府:心悸胸痛陰癢痛;小指攣痛與癰瘍。
少沖:癲狂昏迷與熱病;胸脅疼痛心悸痛。
 
此外還有4種常用調心的中成藥——柏子養心丸、天王補心丹、牛黃清心丸和人參生脈飲,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症狀,參選而用。以下順口溜也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心慌氣短食不下,可服柏子養心丸。
口燥盜汗大便干,快用天王補心丹。
夜晚難眠心煩熱,牛黃清心神自安。
常服人參生脈飲,氣陰同補功效全。
 
手少陰心經:結論
經曰:“諸血皆屬於心,是心主血,血為榮,心屬火,赤者,火之色也,心主血,汗為血之標也。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手少陰心經五行屬火,其色赤,其味苦,心主血,血行脈中,故其合脈也。七情喜傷心,五行水克火,所以恐勝喜。火克金,所以喜勝悲。五行木生火,因為肝為木,肝為心之母。
 
 
肝藏血,肝之藏血功能失調,亦能引起心之血脈不順暢。
 
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
 
心經循行的時辰為1113點,如能了解五行的生克,如“虛則補其母”。木生火,要補益心氣,亦可從肝經著手。所以各經絡的五俞穴,都可以有互補的作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