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十二經之肝經)
肝經循行路線
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爪甲後叢毛處(大敦穴),沿足背內側向上,經過內踝前1寸處(中封穴),上行小腿內側(經過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至內踝上8寸處交出於足太陰脾經的後面,至膝內側(曲泉穴)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環繞過生殖器,至小腹,夾胃兩旁,屬於肝臟,聯絡膽腑,向上通過橫膈,分布於脅肋部,沿喉嚨之後,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向上經前額到達巔頂與督脈交會。
肝經有兩條分支。
目系分支:從目系走向面頰的深層,下行環繞口唇之內。
肝部分支:從肝分出,穿過橫膈,向上流注於肺,與手太陰肺經相接。
《靈樞·經脈》記載了經氣變動的病變——「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疒貴)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干,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也就是:腰痛、不可俯仰,男子(疒貴)疝,女人小腹腫痛,咽喉乾燥,臉上像蒙了灰塵,甚至面色像脫色了一般,胸滿,嘔吐,逆氣,大便泄瀉清稀,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腸鳴腹痛,狐疝,遺尿,淋癃等。這條經絡可以預防和治療痛經、閉經、月經不調、盆腔炎、攝護腺炎、疝氣;各種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肝脾腫大、抑鬱症;頭頂痛、頭暈眼花、各種眩暈、癲癇、胃痛等。
【肝經】的症候
(1)主要器官與組織:生殖器官,脅肋組織。
(2)器官功能:血液循環控制,血管系統的疾病,肌腱的疾病,內分泌系統的疾病,月經周期的異常。
(3)主要疾病:發怒,驚恐,頭痛,眩暈,眼的疾病,腎痛,小便困難,有關生殖的內分泌系統異常,黃疸,肝炎,皮膚炎,胃腸功能異常(虛弱,無食慾,便祕)。
(4)外經病候:頭痛,眩暈,頷與眼痛,缺盆與腋下窩脹痛,視物模糊,耳鳴,發熱,遺尿,血尿。
(5)內臟病候:頭痛,脅肋脹滿,胸脘部滿悶,鬱悶,腹脹,小腹痛,黃疸,疝氣,遺尿,小便色黃。
(6)亢進時出現的病症:頭痛,膚黃,腰痛,小便困難疼痛,經痛,易怒,興奮衝動感。
(7)衰弱時出現的病症:眩暈,面色白,腸功能異常,性冷感,壓迫,驚恐,大腿與骨盆疼痛,下肢無力,易倦,視線模糊。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肝具有解毒和儲藏養分的作用,並且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髒器之一。在中醫學的領域中,肝和腎一樣,擔負著維持人的生命機能的重要任務。肝屬木,可稱之為人體的將軍。將軍率領著抵禦外敵的軍隊,肩負排除體內、體外不斷攏積的毒素的任務,是一個專司解毒的臟器。肝經發生異常時,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色不佳、喉乾、噁心、*痛、腰痛、焦躁、缺乏決斷力等。
肝實在很可憐,它從人出生開始就無怨無悔地替人做工,卻天天受到傷害。也許你會說:“我平時沒有做什麼對不起肝的事情,每天吃護肝的食物,每天都在作運動……”
的確,您做的這些都可以養肝,但是有一個傷肝的行為您沒注意到——那就是為了學習、工作經常熬夜加班,這是現代人的通病。這樣做很不好,為什麼呢?因為人只有休息時,肝臟血流才充分,才能養好肝。“臥則血歸於肝”,熬夜加班不但血不能養肝,還消耗營養、破壞人的好心情。
有些中年朋友經常向我抱怨說,自己總是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稍有一點兒不如意的事情就會大發雷霆,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原因就在於,這些人通常工作比較多,經常加班到半夜,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也有人不解了,難道加班還能讓人的脾氣變大嗎?要知道,肝主藏血,人在睡眠時血可養肝,而長期加班,肝失所養,導致肝氣不舒、肝鬱氣滯,有了好發脾氣的習慣也就理所當然了。
有些中年朋友經常向我抱怨說,自己總是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稍有一點兒不如意的事情就會大發雷霆,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原因就在於,這些人通常工作比較多,經常加班到半夜,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也有人不解了,難道加班還能讓人的脾氣變大嗎?要知道,肝主藏血,人在睡眠時血可養肝,而長期加班,肝失所養,導致肝氣不舒、肝鬱氣滯,有了好發脾氣的習慣也就理所當然了。
中醫認為,丑時(即凌晨1點到3點)是養肝血的最佳時間,所以在這一段時間一定要睡眠,而且必須要“在這段時間內睡著”。退而求其次,如果你在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好,就一定要在第二天找時間適當休息一會兒,這樣才有助於強化肝臟。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肝經上的主要穴位。
肝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
曲泉、 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大敦穴
大敦穴(井木穴),在足大趾外側趾甲角旁一分的地方,古代的醫家一致認為此穴為治療疝氣的特效穴。《玉龍歌》說:「七般疝氣取大敦。」此穴為木經木穴(肝經屬木),疏肝理氣作用最強,所以還善治因氣鬱不舒引起的婦科諸症,如閉經、痛經、崩漏、更年期綜合徵;同時還是治療男子陽痿、尿頻、尿失禁的要穴。此穴艾灸效果最好。此外,用指甲輕掐此穴還有通便之效。「病在臟者取之井」,若為慢性肝病,此穴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療與保健要穴。
大敦穴是女性常用穴,常按摩此穴位對女性月經不調、閉經、崩漏有很好的療效。除此之外,大敦穴還是自古以來被視為鎮靜安神及恢復神智的要穴。因此用手指按壓大敦可以緩解焦慮急躁,早晨起來後頭昏腦漲的感覺也可得到消除。
另外,此穴還是治療陰中痛、月經不調、血崩、尿血、癃閉、遺尿、淋疾、少腹痛的特效穴位。
另外,此穴還是治療陰中痛、月經不調、血崩、尿血、癃閉、遺尿、淋疾、少腹痛的特效穴位。
·行間穴
行間穴(滎火穴),在足大趾、次趾的縫紋端。「滎主身熱」,行間屬火,為肝經的子穴,最善治頭面之火,如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等,掐此穴對眼睛脹痛尤有顯效。《類經·圖翼》上說:「瀉行間火而熱自清,木氣自下。」所以,此穴還治心裡煩熱,燥咳失眠。因肝經環繞陰器,所以行間還善治生殖器的熱證,如陰囊濕疹、小便熱痛、陰部瘙癢等。
另外,此穴在治療月經過多、閉經、痛經、白帶異常、遺尿、疝氣、胸脅滿痛、呃逆、咳嗽、頭痛、眩暈、青盲、中風、膝腫、下肢內側痛等症也有很好的療效。
行間穴主治疾病有: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黏膜炎等。
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第二趾蹠骨結合部之間凹陷處。太衝穴善於調節人體上、中、下三焦之總氣,而且是衝擊瘀阻之氣的“消氣”急先鋒。按摩太衝穴,能讓瘀氣、濁氣、毒素及時從人體內排出。
太沖穴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各類肝病的特效穴位。它平肝清熱、清利頭目的作用和菊花的功效很像。所以,慢性肝病的調理,太沖穴是必選之穴。
一病人由於生氣,加上晚上空調受寒,腿疼得走不了路。開始有一中醫認為是膀胱經受寒,於是進行拔罐治療,但效果不佳,有時會更加疼。後來,這位病人找到了我,我為他把脈後,發現他的肝火很旺,於是就在陰包穴上揉推2分鐘,結果馬上見效。旁邊的一位朋友看了後十分不解,雖然同在肝經上,為什麼不是太衝穴,而是陰包穴呢?等病人走了後,他便詢問我,我告訴他,病人有一個症狀是小腿發涼,這說明他的小腿已經氣血不足了,堵口肯定在上面,所以陰包穴才是正確的答案。
另外,此穴還治遺尿、小便不利、腰骶痛牽引小腹痛等症。
常推肝經,活血化瘀清肝火
肝經怎麼推?
太沖穴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各類肝病的特效穴位。它平肝清熱、清利頭目的作用和菊花的功效很像。所以,慢性肝病的調理,太沖穴是必選之穴。
除了可以治療肝臟上的病症,太沖穴的效用還有很多:當我們感到頭暈腦漲(如高血壓),太沖穴會讓我們神清氣爽;當我們覺得有氣無力時(心臟供血不足),太沖穴會給我們補足氣血;當我們心慌意亂時,太沖穴會令我們志定神安;當我們怒氣衝天時,太沖穴會讓我們心平氣和。它不怒而威,能量無窮:發燒上火,太沖能去熱;身體虛寒,太沖可增溫;月經不調,太沖善調理;陽痿遺精,太沖穴能改善。此外,它還善治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遺尿、小兒驚風、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嗌干、目赤腫痛、膝股內側痛、足跗腫、咳喘、感冒和各種炎症,真是:「諸病尋它皆有效,沒事常揉體自安。」這種適合各種體質的好穴,我們要倍加珍惜。
·中封穴
中封穴(經金穴)位於足內踝前1寸。中指中焦(因肝在中焦位置),封指封藏,要封藏什麼呢?當然要封藏人體精血,使之不致輕易耗損。肝藏血,腎藏精,許多人長年遺精,吃諸多補腎、固澀之藥而無效。原因是不知補腎亦當補肝,但自古皆言「肝不受補」,補肝豈不有助火之虞,這種考慮是有道理的,但也不可膠柱鼓瑟,要知其常,也要通其變。「中封」是保養人體精血之要穴,為肝經金穴,金能克木(這裡的「克」是約束之意),所以此穴本身就可抑制肝火過旺。所以,「溺竅開則精竅閉」,正是藉助中封固精之妙法。中封還善治腳軟無力,步履艱難之症,配合足三里,效果更佳。正如《醫宗金鑒》上說:「中封主治遺精病,三里合灸步履艱。」
另外,此穴還可以用於治療疝氣,腹痛,小便不利,遺精,或疼痛,腳背腫痛等症。
·蠡溝穴
蠡溝穴,此穴在內踝尖上5寸。「蠡」在古代是瓢蟲的意思,「蠡溝」就是蟲子常出沒的溝渠。
蠡溝穴最善治瘙癢類疾病,像陰囊濕疹、陰道瘙癢等濕熱病,都可以通過按揉蠡溝穴來改善。月經有問題的女性,蠡溝穴肯定很痛,平常多按揉,把痛點揉散,月經就回復正常了,原先痛經的也不痛了。蠡溝穴是肝經的絡穴,跟膽經相絡,絡穴是專治慢性病的,所以它不但能治肝經的慢性病,還可以治膽經上的慢性疾病,專門調和肝膽。
另外,此穴還可以用於治療赤白帶下、陰挺、疝氣、小便不利、睪丸腫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和脛部酸痛等症。
·中都穴
中都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郄穴是專治急性病的,中都穴是郄穴,像急性肋骨痛、急性肝區痛、急性眼睛脹痛,按揉中都穴就可以得到緩解。
另外,此穴對於治療疝氣,月經淋漓不盡或大量流血不止,產後淤血排不盡,腹痛,泄瀉,脅痛,下肢無力、行走不便或疼痛等症也有很好的效用。
·膝關穴
膝關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髁的後下方,後1寸,腓腸肌內側的上部。此穴主治膝蓋和大腿疼痛,下肢無力或行走不便等症。
·曲泉穴
曲泉穴(合水穴)很好找,屈膝,它就在膝內側橫紋上方凹陷中。
「曲」指肝木(木曰曲直),「泉」指腎水。肝屬木,腎屬水,水能生木,腎為肝之母,根據「虛則補其母」的原則,肝之虛證,可用曲泉穴補之。肝虛則易倦乏力,肝虛則陽痿早泄,肝虛則心恐善驚,肝虛則血虧不孕,肝虛則頭漲眩暈,肝虛則眼花目澀。另外肝主筋,膝為筋之府,曲泉穴正位於膝關節部位,最善治膝關節疼痛。膝痛曲泉穴必痛,所以此穴為護膝要穴,平日可多加按摩。另外曲泉穴也是降血壓的要穴,還能治療各種濕證,不論濕寒、濕熱、風濕、濕毒均可選用此穴。
另外,此穴還可以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白帶、陰挺、陰癢、產後腹痛、遺精、陽痿、疝氣、小便不利、頭痛、目眩、膝臏腫痛、下肢痿痹等症。
·陰包穴
陰包穴在大腿內側,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陰包穴可有效的消氣止痛。陰包穴最善治因生氣引起的腿疼。人一生氣時,肝火就旺,同時整條肝經就會弦緊拘攣。肝火一起,火性上炎,氣血便不下行,腿上沒有充足的氣血抵禦風寒,則冷氣容易乘虛而入,引起腿腳疼痛。所以,要治腿疼,就需要推開肝經上的鬱結讓氣血下行。陰包穴就是疏肝解郁的要穴,所以按揉陰包穴可以治療因肝氣鬱鬱結讓氣血下行。陰包穴就是疏肝解郁的要穴,所以按揉陰包穴可以治療因肝氣鬱滯導致的腿痛,也可以治療因肝氣鬱滯而引起的月經不調。
一病人由於生氣,加上晚上空調受寒,腿疼得走不了路。開始有一中醫認為是膀胱經受寒,於是進行拔罐治療,但效果不佳,有時會更加疼。後來,這位病人找到了我,我為他把脈後,發現他的肝火很旺,於是就在陰包穴上揉推2分鐘,結果馬上見效。旁邊的一位朋友看了後十分不解,雖然同在肝經上,為什麼不是太衝穴,而是陰包穴呢?等病人走了後,他便詢問我,我告訴他,病人有一個症狀是小腿發涼,這說明他的小腿已經氣血不足了,堵口肯定在上面,所以陰包穴才是正確的答案。
另外,此穴還治遺尿、小便不利、腰骶痛牽引小腹痛等症。
·足五里穴
足五里穴位於大腿內側,氣沖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內收長肌的內側緣。此穴主治小便不利、小腹脹痛、遺尿、帶下、陰囊濕癢、睪丸腫痛、子宮脫垂等症。
鬱結讓氣血下行。陰包穴就是疏肝解郁的要穴,所以按揉陰包穴可以治療因肝氣鬱滯導致的腿痛,也可以治療因肝氣鬱滯而引起的月經不調。
另外,此穴還治遺尿、小便不利、腰骶痛牽引小腹痛等症。
·陰廉穴
陰廉穴位於大腿內側,氣沖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此穴主治月經不調、帶下和小腹脹痛等症。
·急脈穴
急脈穴在恥骨結節的外側,氣沖外下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此穴主治疝氣、小腹痛、子宮脫垂、外陰腫痛、陰莖痛等症。
·章門穴
章門穴,位於肋骨下緣,是肝經的又一要穴。「章」的意思是「貴重的材料」,什麼是人體中貴重的材料呢?那當然是五臟了,章門是五臟的「會穴」。刺激這個穴位,等於把五臟功能都調節了。章門穴還是脾經的「募穴」(募是聚集的意思),所以,它既可以清肝火又可以補脾臟。
章門穴也是治療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小兒疳積、腰脊痛等症的特效穴位。
·期門穴
期門穴位於胸部,乳頭下面,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募」就是募集、募捐的募,匯集的意思。肝的氣血在期門穴匯集。所以,可以通過它直接疏理肝臟氣血,進而治療因肝氣鬱滯而導致的肝膽、乳房等疾病。
另外,此穴還是治療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飢不欲食、胸中熱、咳喘、瘧疾、傷寒熱入血室等症的要穴。
常推肝經,活血化瘀清肝火
《黃帝內經》認為,我們人體的五臟與四季是存在著一種相通應的關係的,春通肝,夏通心,長夏通脾,秋通肺,冬通腎。五臟在所通的季節中功能屬性最強。
所謂,槍打出頭鳥,春季是肝臟的「活動主場」,是肝經當令之時,如果出現問題,自然肝所受到的重創是最大的。所以,春季養陽氣的重點還在於養好肝臟,疏通肝經。
肝有多重要?
五行上來講,肝屬木,主疏泄。疏,是說要去掉阻塞使通暢。泄呢?就是指排出。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說的這是這兩個字。
如果肝經出現了異常,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色不佳、喉干、噁心、下痢、陰痛、腰痛、腳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決斷力等。
中醫還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本,而肝經散布在胸脅部位,貫穿乳房,如果肝氣不舒,就會導致氣血運行受阻,痰濕停聚,痰瘀互結,就會形成結節。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女性生悶氣的時候或者來月經前會感覺乳房脹痛得更加厲害。
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看上去比較費勁,其實,只需要你的舉手之勞——每天推敲按摩肝經。
推肝經有調暢氣機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促進人體血液及津液的輸布,促進脾胃運化、膽汁分泌及調暢情志、調節生殖機能等作用。
其次,推肝經還有助於肝臟貯藏血液,調節人體血量及防止出血。用中醫的專業術語說就是:「推肝經有清肝瀉火、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等作用。」
從疾病譜來講,推肝經對肝膽病症和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及肝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如胸脅痛、少腹痛、疝氣、遺尿、小便不利、遺精、月經不調、頭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
肝經怎麼推?
操作方法
推肝經時,人們可以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拇指重疊,用拇指指腹推按,從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至膝關節處。左右交替,以感到疼痛為佳(如果沒有疼痛感,中醫理論認為「通則不痛」,說明肝經通暢)。可以隔著衣服推,也可以在皮膚上塗些潤膚油直接推,這樣效果更好。
推肝經的要點
1、找准肝經的位置。人體大腿的內側有三條經絡,中間屬於肝經,偏外屬脾經,內側屬腎經。坐在床上,屈膝,大腿內側朝上,正中部就是肝經的位置,推肝經就是推中間部位。當然推偏一點,推到脾經或腎經,那也沒有關係。
2、推動時方向宜從上至下,推一次,停滯1~2秒,以利於氣血的流通恢復。
3、每次推50下,每天推5分鐘即可。
4、晚上11時以後最好不推肝經。按子午流注,晚上11時後肝膽經相繼處於休息狀態。
5、女性經期後段不建議推肝經。因為按中醫理論,肝主藏血,此時推肝經,容易造成經期出血量增多、經期延長等反應。
偷懶的推肝經法
平躺在床上,兩腿自然伸直,用一隻腳掌貼住另一隻腿根部。從大腿根部內側慢慢往下推至腳內踝處,稍用力,感到疼痛為宜,左右交替進行。
這種方法還有另外一個益處:腳底的湧泉穴屬腎經原穴,這樣推一來可以調理肝臟,二來肝腎相生,可以刺激腎經原穴補益肝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