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與道家的養生觀念
《內經》源于道家,中醫理論也偏於道家,但歷代中醫人卻是儒者為多。本文分析儒道二家論養生。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人人都重視養生,儒家與道家也不例外。但儒家與道家對於生命的認識不同,其養生觀念亦有所差異。
一、儒家的養生觀
一則,德者,本也。
儒家認為,養生之道,修德為先。正如清代石天基在《長生秘訣》中所講,“壽之切要,唯以德善為主,調養為佐”,也即是說,“德者,本也”、“德可延年”、“仁者壽”。
從中醫來分析,天地之大德曰生。若能修養道德,達到德配天地的境界,即能獲得永恆的健康。天之德在無私、無欲、無求;地之德在心量大、厚德載物。修德,當學習並實踐天地之德,這是大德,最能養生。
二則,仁通於醫
儒家以仁為德,提倡修仁愛之心,“仁民愛物”,“止於氣善”,對人對事都能保持仁愛之心。有了“仁”,就一定會收穫到健康與人生幸福。
從中醫來分析,仁應於木,通於醫。醫者當以仁為本,養生亦當以仁為根。孫思邈所講的《大醫精誠》,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愛。仁是正能量,仁者必然善良,仁者心態和暢,心和則五臟六腑皆和,自然健康。
三則,誠信與健康
儒家認為德即是誠信,一個人要立足於社會,言而無信,則無以立。因而,修德的問題也就是解決如何做人的問題。能誠信,不但做人做事成功,還能修德,進而獲得健康。
從中醫來分析,信應於土,土主“化”。天地陽氣圓運動過程中,自生而長,必經過“化”的過程,才能收而藏。人身陽氣亦如此。於德而言,“化”的力量即源於信。信者,誠也。誠信不但有益於做人做事,亦有益於健運脾胃,因為脾胃為土。脾胃又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旺盛,飲食得化,自能健康。
四則,動則生陽
儒家養生主動,強調精神振作,積極進取,養神練形。比如,孔子五十而學《易》,“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而《周易》乾卦謂,“天形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這都是強調運動可以養生。
早期儒家還主張以“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來修身養性,在當時就受到養生家的肯定。《文選》李善注引的《養生經》裡就總結了“六藝延年”的經驗。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從中醫來分析,動則生陽,陽氣宣暢,陰霾自散。今時我們反復強調,為了健康一定要多運動,減少久坐,即是因於此。
儒家主張入世,在世間做人做事,以提升人生境界。我是中醫人,我要從事臨床工作,我要幫助病人康復,當然要重視入世的修行。為此,我學習並實踐著儒家的思想,因為其中有入世的大學問,大智慧。我深刻地體會到,今時中醫人要想成就明醫,要想“立德、立功、立言”,要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非學習儒家思想不可。
二、道家的養生觀
一則,無為而歸真
與儒家的養生觀迥然異趣,道家是講出世的。所以道家主張“無為”、“棄智”、“絕巧”、“無欲”,以求返璞歸真。道家的這個思想在《內經》裡被完整地接受了下來,《內經》明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根本就是道家思想的體現。
從中醫來分析,“恬淡虛無”不僅是一種養生方法,也是一種人生智慧。保持這樣的心境,正氣存內,邪氣不幹,陰平陽秘,不但可以無病而健康,更可以獲得人生幸福與平安。
二則,道家三寶
老子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怎麼來理解呢?從生命的角度來看,“慈”是指對人生命的愛護和關注之心;“儉”,則顧名思義,是指“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而“不敢為天下先”應該指的就是與世無憂,柔弱不爭。
從養生學的角度來看,老子提倡自然而然,不要強作妄為,不要嗜欲過度,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由境界,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理想狀態。不被世欲物欲所累,不受人為嗜欲所左右,“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與自然融為一體,必然健康。
從中醫來分析,慈則心安;儉則心靜;不敢為天下先則心不妄動。心氣能定,能靜,能安,則虛火不擾,心氣安寧,陰陽和諧,五臟六腑亦歸於權衡。
三則,靜以養陰
道家重視靜,以靜養、消極、無為為特點。莊子雲:“靜則無為……無為則俞俞,俞俞則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莊子還強調:“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損汝精,乃可以長生”。顯而易見,與儒家截然不同的是,道家主張虛靜無為,可以防止多欲過勞,能延年益壽。當然,道家也不講絕對的不動。比如,莊子明確地說:“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從中醫來分析,靜則生陰,陰為陽之根。靜則收斂陽氣,使陽氣歸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今時社會生活中普遍壓力過大,我們容易虛火上浮,上實而下虛。為了健康,我推廣靜坐,或站樁,亦是道家靜養的體現。同時,光是靜坐或站樁還不夠,還要正心修身,使心胸平正,精神清虛,去名利,戒色欲,調情志,修行止。這樣內外兼修,形神兼顧,陽氣不浮,心中清涼,水火既濟,當然健康。
三、儒道結合的養生觀
從現實角度來看,儒家與道家的養生觀念各有優勢,不能簡單地判斷孰優孰劣,但一致的是:二者均把“養德”放在“養生”的首要地位。
我的觀點是,將儒家與道家這兩種養生觀有機地結合起來,最有益於健康。
一則,學習儒家的精神,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對人對事,懂得協調處理人際關係,克制自己的欲望,自覺做到生活規律、飲食節制、勞役適度、情緒穩定,從而免除疾病憂患,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二則,還要學習道家的精神,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以一種淡淡的與世無爭的態度來處人處事。切忌爭強好勝,要多一份淡泊的心態,否則必會身心俱疲,耗損氣血,影響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