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是以艾絨為主要原料,點燃後置於體表的一定穴位進行燒灼



 


艾灸療法是以艾絨為主要原料,點燃後置於體表的一定穴位進行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經絡,益氣活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灸法治療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遠古時代,先民們就已經知道使用灸法治療疾病。如果追溯灸法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先民們對火的認識和使用了。我們可以在古老的典籍中找到很多有關使用灸法的記錄。如《左傳》中就有灸法治療疾病的文字記載。《孟子·離婁》篇中說:「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就是說,得了7年之久的病,需要用陳放了3年的艾絨來灸治。


這一記載至少說明了兩個事實,

一是我國古代在醫療實踐中已經廣泛使用灸法治療疾病,

二是灸治疾病需使用艾絨。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該書由《靈樞》和《素問》兩部分構成。在《靈樞·官能》有這樣的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即針刺不宜治療的疾病,可以用艾灸治療。歷代醫家積累了豐富的艾灸療法治療失眠的經驗,至今臨床仍廣泛應用。


操作


1.隔薑灸


配製:先切取厚約34mm的生薑1片,在其上用針點刺許多小孔,放在施灸部位上。然後將艾炷放置在薑片上,準備施灸。


施灸:將置於薑片上的艾炷點燃。艾炷燃燒完後,重新更換1個。灸過23壯後,應不時拿起薑片查看皮膚顏色,以了解刺激程度。一般灸至病人自覺施灸部位發熱,局部皮膚潮紅為止。如病人感覺灼痛難忍時,可將薑片抬起23mm,待熱病緩解再灸。


2.溫和灸 


顧名思義,就是火力比較弱,刺激比較小的一種較為「溫和」的灸法。具體操作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約1.01.5cm左右進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


一般每穴可灸5分鐘,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對於有暈厥史、局部知覺減退的患者和小兒等,施灸者可將示、中兩指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以感覺施灸處的受熱程度,防止燙傷。


治療


各種原因引起的失眠


【取穴】百會、神門、三陰交。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心腎不交加心俞、腎俞、湧泉;胃腑不和加中脘、足三里、內關;肝火上擾加膽俞


1 艾條溫和灸


【治法】每次每穴灸1015分鐘,7次為1個療程。

【說明】每日1次,睡前灸治。


2 艾炷隔姜灸


【治法】每次每穴灸57壯,艾炷如棗核大小。

【說明】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 百會艾條灸


每晚睡前用艾卷5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艾灸療法與技巧

 

直接灸不能用粗艾絨、新艾絨,它含揮發油多,不易點燃,不易滅,燒得時間長,痛苦較大。用極細之艾絨、陳艾絨,顏色土黃,綿軟,無雜質,無油性,易燃易滅,知痛時已滅了,無甚痛苦,

 

灸法是我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治病方法之一,有幾千年歷史。本人1953年師承針灸大師承淡安,在灸法方面得到他的真傳。從醫60多年來一直為灸法的保存和發揚光大努力。下麵就灸法講幾點要訣和技巧。  

 

醫乃仁術,醫天下人之疾苦是為天職,勿貪婪財物而敗德。  




《靈樞·官能》: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可見,對針灸醫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  

 

其次是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灸法雖無多大痛苦,但用火在人肉體上點燃,不免有恐懼心理。所以耐心講清道理,讓人相信灸法,樂意接受灸法,雙方配合好,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艾灸施灸部位  


直接灸法經長期施灸會落下疤痕,為了不妨礙美容,應儘量避免在顏面部及明顯外露部位施灸,最常用的是背部、腹部及四肢,因為這些部位肌肉豐滿肥厚,又不常外露,即便有個小疤痕也無妨礙。

 

臟腑病多用俞穴、募穴,都在腹背,正好兩全其美。

 

艾灸取穴要精准  

 

取穴要先講姿勢,或坐位,或臥位,必須自然放鬆,充分暴露穴位,要有依靠,穩妥舒適,能夠持久,然後點穴施灸。  

 

穴位是按骨度法取的,固定不變。敏感點也叫阿是穴,或熱敏點,或嗜熱點,會隨病情改變而轉移或消失。用直接灸法則取固定穴位不變,以免多處灸成疤痕。  

 

艾灸取穴要少而精  

 

取穴宜精簡,以治病主穴為主,配穴少用。如胃病取胃俞、中脘為主穴,配足三裡穴,僅此5個點。一般以37個點為宜。每穴灸59個艾炷,每次總數以3060個而已,操作熟練不過10分鐘左右。

  

艾絨的選擇  




 

直接灸不能用粗艾絨、新艾絨,它含揮發油多,不易點燃,不易滅,燒得時間長,痛苦較大。用極細之艾絨、陳艾絨,顏色土黃,綿軟,無雜質,無油性,易燃易滅,知痛時已滅了,無甚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艾炷大小  

 

初用直接灸法,一定要用小艾炷,寧可多灸幾壯,這也和用藥一樣寧可再劑,不可重劑  

 

古人多用大艾炷,一二次灸成,要求化膿成灸瘡,每天清洗,一個月以上才能痊癒,非常痛苦,而且麻煩,雖然療效好,但現代人多難以接受。

  

所以,用小艾炷輕灸、多灸、長灸同樣有效。人體產生免疫力,調整內分泌,改善體質,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是慢慢形成的,不必要求速效。  

艾炷要做成寶塔型,下平上尖,不松不緊,太松易散,太緊燃燒時間長,灼痛重,必須講究。  

 

操作方法  

 

安排好體位點准穴位之後,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膚,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細線香點燃尖端使之均勻向下燃燒。  

 

初灸階段燃至一半知熱即捏起或壓滅,術者要用自己的拇食二指迅速大膽操作,眼明手快不會疼,這樣患者才能立即止疼。

  

再灸燃至大半知大熱時,捏起或壓滅;重複灸燃燒將盡時捏起或壓滅,在此提醒您次數一多就無甚痛苦了,耐心灸下去待結痂之後就不怕痛了。時間久了有的會出現感傳,還會感覺舒服,就像一種溫熱享受。

  

灸瘡的處理  

 

如果痂下有分泌物照常施灸。萬一感染化膿,用外科換藥方法很快就會痊癒,接著再灸,不要間斷,免得再打基礎。內衣如乾淨一般不會化膿,有的連灸數月至一二年也平安無事。如果僅起一個小水泡,那就更不用擔心了,很快就吸收了。  

 

施灸順序  

 

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以此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如果不講次序,往往有面熱、咽乾、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循序不亂,不會遺忘。而免得患者反復改變姿勢,省事省時間了。  





施灸時間  

 

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避忌,失眠症可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止血後,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  

 

灸後排病反應  

 

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幹、全身不適等反應,但一般不需要顧慮,繼續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時可以拉長間隔時間,如出現口渴、便秘、尿黃等症狀,可以服中藥加味增液湯。藥用生地15g,麥冬15g,玄參15g,肉蓯蓉15g,水煎服。  

 

保健灸法  

 

養生保健灸——可取足三里、大椎、中脘、神闕、關元、三陰交,選12穴。或單灸足三里,就有很好的健身作用。  

 

小兒灸——可獨取身柱穴,能促進發育,強壯身體。

 

 灸字,從久從火,必須長期耐心灸下去,日久見功。尤其慢性病及疑難病,可以灸數月至數年,對老年人養生保健更應常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