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養生

驚蟄節氣養生




驚蟄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4日~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節氣,今年是35日。歷書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中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長大,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每年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每年的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中國人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14,較雨水節氣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驚蟄雖然氣溫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驚蟄過後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春天疾病活躍的季節。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大家可根據各人體質選擇如豆腐、油菜、慈姑、白蘿卜、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荸薺、白果、枇杷、芝麻、蜂蜜、甘蔗、桃仁等。日常煮食各種粥類,如糯米、薏苡仁、紅小豆、黑豆、大棗、花生、黃豆煮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氣之藥品褒湯飲用 (誠意推薦本網大方廣素食所掛之「十全大補湯」。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中醫認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變不良的體質狀態,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這里我們要說的是,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同一環境中,只要我們本著積極的生活態度,采取積極的養生措施,是可以糾正體質上的偏頗,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點。


我們大家都知道,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正常運行,則身心健康,故平時注意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沈著的習慣。尊崇明師,選擇益友,多聽美好音樂,多曬太陽,并加強鍛煉,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保健按摩等,能使身體各部都活躍起來,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無論勞動、運動均可。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看,那溫和燦爛的春陽,載滿愛與恩澤,將幸福、希望、祥和灑向人間。綿綿春雨,潤物細無聲。萬物滋榮,充滿活力。愿我們拋卻往昔煩懮,盡己本分,埋首耕耘,將來必有華果敷榮的收獲之時!

 

驚蟄養生要點

一、注意保暖與睡眠

1.穿衣要以為主,注意保暖,特別是膝關節不能受涼。

2.飲食上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

3.起居應該有別於冬天,要晚睡早起,晚上11點前睡覺,早上57點和太陽同時起床,與太陽的運動規律保持一致,利於陽氣的吸收。

二、養肝利膽4要訣

很多人在春天都有乏力、眼睛乾澀、食欲不振、失眠多夢、易怒等不適感覺,這些症狀正是肝臟問題的外在表現。

1.少吃酸性食物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攝生消息論》中也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的說法。意思是春季,要少吃點性味酸的食品,多吃些味甘的食物,如小米、山藥、大棗等,甘味入脾,可以補益人體脾胃之氣。而酸味入肝,且具收斂的作用,若食多酸味食物,不利於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泄,若肝氣疏泄不及或者過度,就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2.多動少坐

健步走是最適合3月進行的運動。因為運動既可削減超標體重,也可消除過多脂肪對肝臟的危害,還能加快血液循環,保障肝臟得到更多的氧氣與養料。

3.按時休息

依照中醫經脈循行理論,每天晚上11時至淩晨3時是肝經運行的時間,此時宜安然入睡。

4.按摩養肝穴位

按摩大腳指縫穴道-太衝穴,有清肝滋陰降火的功效。按摩方法為每日臨睡前用溫水泡腳,再用手互相擦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趾縫,右手心按摩左腳趾縫,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熱雙腳為宜。




養陽的佳蔬良藥,可以祛陰散寒。春季養生重在養肝,此時節多吃韭菜可增強人體的脾胃之氣,對肝功能也有益處。

三、養生食物與茶飲


驚蟄推薦食材


這個時節適合吃「性甘味平」、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尤其被視為「健康聖品」的菇類最佳。

蔬菜水果則可挑選:花椰菜、蘆筍、甜椒、芥藍、大白菜、山藥、皇宮菜、高麗菜、紅鳳菜、萵苣,及柳丁、枇杷、釋迦、甘蔗等。烹調方式以清淡為主,少吃口味太重的辛辣食物。




1 杏鮑菇

最普遍及平價的菇菇,含多種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可強化身體免疫防禦機制、減少體內自由基的產生。在最需要強化體質的驚蟄時節,將是你免疫調節的最佳助攻!

2 珊瑚菇

高級素食料理常見食材,味道鮮美,有滋補強壯、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也有「活血祛瘀」功效,可促進人體氣血運行,中和胃酸、緩解胃痛。加熱時會由黃色轉為白色,只需在滾水稍微燙過或快炒即可,煮太久會失去口感及鮮甜。

蘆筍

蘆筍在歐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又被稱為「蔬菜之王」。

蘆筍含水量高,有「滋陰清熱」的特性,營養成分多集中於尖端嫩芽,包括:β-胡蘿蔔素、鐵、維他命A/B群、葉酸、蛋白質等,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也有消除疲勞、促進排泄的作用。不過因爲蘆筍的普林含量很高,痛風患者需斟酌食用。




4花椰菜

花椰菜是近年風靡歐美的「減重聖品」!它含醣及熱量低,也富含膳食纖維,營養成分大多集中在花的部分,梗則含有纖維素,能幫助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因高溫烹煮容易使維生素CB群流失,建議用蒸或水煮。

5 釋迦

釋迦原產於熱帶美洲,最早由荷蘭人引進台灣,近年是台灣農產品出口的新寵兒。因富含糖分、維生素及礦物質,曾獲BBC評選為「世界上最有營養食材第二名」。一顆釋迦的維生素C含量,約為芭樂的8倍,也高達人體三天所需的含量!

釋迦也飽含醣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膳食纖維,有保護心血管、調節血壓、養顏美容、抗氧化/發炎、安定心神的作用。不過,釋迦不適合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食用喔!

6.韭菜

春天是吃韭菜的黃金時節!此時的韭菜最是鮮嫩可口。韭菜自古就享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美稱。初春時節韭菜的品質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的最差。中醫講究「春夏養陽」,而韭菜,是養陽的佳蔬良藥,可以祛陰散寒。春季養生重在養肝,此時節多吃韭菜可增強人體的脾胃之氣,對肝功能也有益處。

韭菜還有洗腸草之稱,它含有較多的纖維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纖維素,比大蔥和芹菜都高,不僅可促進腸道蠕動,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祕的發生。平日手腳冰涼的人不妨多食用韭菜,但是愛上火的人、消化不好的人、大病初癒的人不宜食用韭菜。

7.疏肝利膽茶飲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初春驚蟄時節,咽喉類疾病會有上升趨勢,出現咽喉腫痛、嗓子燥癢、吞咽有異物感的症狀,是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等「口喉不適症」高發的時節。平日記得喝點疏肝利膽清熱的茶飲:

食材:茵陳蒿3錢、桔梗2錢、菊花1.5錢、甘草1.5錢、陳皮1錢。

食效:清肝明目、清咽化痰、疏肝利膽。

適宜人群:熬夜晚睡眼睛不適者、慢性咽炎患者,及咽部不適者。

 

驚蟄料理食譜




【薏仁香菇排骨湯】

食材

薏仁茯苓茶 1包、豬排骨 200g、高麗菜 100g、雪白菇 8朵、香菇 5

2片、枸杞 適量、飲用水 600ml、蔥 適量、鹽 適量

作法

   將食材用清水洗淨。菇類、高麗菜及青蔥切好

   將鹽以外的所有食材放入陶鍋中

600ml的水,電鍋的外鍋加400ml的水,闔蓋後按下燉煮開關

電鍋開關跳起來後,加入鹽調味,撒上蔥花,盛碗就可以開動啦!


驚蟄詩選

節氣到驚蟄,真是大地回暖的時候了。人們開始褪去厚重的冬裝,大麥小麥開始拔節,毛桃爆芽,雜草返青,百蟲蘇醒,天空之上隱隱傳來雷聲,合著地上草叢中的陣陣蛙鳴,奏響一曲生命之歌。




陶淵明在他的擬古詩裡寫: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農曆的二月,因處在春季中間,故稱仲春。在這仲春時節,春回大地,春雨應時而降,陶淵明聽到東邊傳來的陣陣雷聲,舉目看去一片勃勃生機。




范成大的《秦樓月》也寫在雷聲隱隱之下的驚蟄時節: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驚蟄時節的雷聲是隱隱約約傳來的,若有若無,好像來自遠古的一聲悶響,帶著連綿起伏無盡的波浪,回蕩在天地間。萬物在夢中聽見了這迴響,鵓鳩的鳴聲在春風春雨之中一聲比一聲急。綠楊隨風舞,紅杏攀牆起,有人樓中立。




元稹的《詠廿四氣詩·驚蟄二月節》則這樣寫: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在中國古代這樣一個農耕社會,驚蟄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農諺裡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驚蟄已過,農活就多起來了,農人們紛紛勞作,成為這時節的風景。




對此,韋應物這樣描寫: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

人生有耕耘總會有收穫。辛勞的人們從不叫喊勞作的辛苦,他們終日忙碌不休,從早到晚,從菜圃到田地,而往往一場春雨就能讓他們滿足。




何人與我話短長?

春風春雨,百蟲黃鸝,桃花流水。生命的春天來到,凝結的冰嘩啦啦解凍,我聽見天空雷聲闐闐,呼喚冬眠的人醒來,呼喚凍結的夢想像花一樣綻開,聽見一聲聲古老大地的呼喊:醒來,醒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