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生發,蟄蟲驚而出走,護肝、茹素正當時

陽氣生發,蟄蟲驚而出走,護肝、茹素正當時

 

 “驚蟄”中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蟄伏的蟲子驚而出走矣。陶淵明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大地回春,天氣變暖使不起眼的小動物結束了冬眠,北方的寒冷明顯已經變弱,熟悉的陽光的味道又回來了。相應地,人們也應該開始趁著春暖花開,到戶外走走,鍛煉鍛煉身體,抖擻抖擻精神。

 


中醫天人合一理論,強調人與天地自然的相乎、相應。人體之陽氣也順應春天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護體內陽氣,使其不斷充沛。凡是耗傷陽氣、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此時養生的原則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01

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是擁有一個好心態、好身體的首要條件。睡前可以用熱水泡泡腳,不僅可以促進睡眠,還可以預防感冒。最近流感頻發,在保證充足睡眠的基礎上,多用溫熱的水或中藥藥浴來泡腳,泡腳的時候還可以多按摩足底的湧泉穴,以及足反射區。保證足心要暖,提升陽氣,提高對風、寒、濕的抵抗力。清晨起來要沐浴陽光,到戶外運動運動,走一走,白天要積極生髮陽氣,才能防春困。早晨注意保暖,不宜過早除去厚衣。《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

02

飲食清淡

春天是最不應該吃肉的季節,也是減肥的好時機,不然夏天穿衣服就難看了。春天吃素也有中醫經典理論來支撐的。《黃帝內經》中雲:“春三月,……生而勿殺,予而勿奪。”我們不難發現春季養生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生”這個字。很多學佛的師兄春天去踏青、去放生。而對於工作族來說,沒有時間放生,就不如少吃肉。


一方面由於“生而勿殺,予而勿奪”,春天宜吃素可涵養仁德和慈悲,舒緩性情,安穩情志,益於養肝;另一方面,滋補了一個冬天,也吃了一肚子的油水,到了春天應消肉化積,少吃肉多吃素,清淡飲食也是給脾胃減輕負擔,幫助體內清陽之氣漸漸生起。春天有很多綠色蔬菜又應時上市了,如春筍、菠菜、芹菜、韭菜、豆芽、沙窩蘿蔔等,不妨多吃一些;少大魚大肉及葷腥、厚膩的滋味,避免體質會逐漸變成酸性的。


03

藥茶養生

民諺講“春食花,夏食瓜,秋食果,冬食根”。春天為什麼要食花?一來花朵在春天綻放,正是順應了此時天地的生髮之氣;二來因為芳香可食的花朵大多能夠疏肝解郁,助於人體氣機的條暢與生髮。花的吃法很多,入茶、酒、菜肴內均可,如耳熟能詳的玫瑰花茶、玫瑰花餅、桃花酒、茉莉花炒雞蛋等。春天心情不舒暢,脾氣急躁者可以用菊花和玫瑰花各10克代茶飲,以利於疏肝氣,解鬱火。  



04

經絡養生

人們在春季容易觸動肝氣而出現情緒急躁,要緩解這種情況不妨多按揉一下太沖穴。太沖穴位於腳上的“虎口”處,也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取此穴時可先找到足背第一、二足趾的趾縫,然後沿趾縫向上向後按壓,直到摸到兩塊骨頭,太沖穴就在這兩塊骨頭前方的凹陷處。



此時,還可以多按揉三陰交穴,它是脾經、腎經、肝經三條經絡相交之處,又名“女三里”,是調理婦科病的常用穴位,具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