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清茶,兩碟點心,相得益彰!

一壺清茶,兩碟點心,相得益彰!還可以茶入菜 

眾所周知,空腹喝茶易使腸道吸收茶中過多的咖啡因等生物鹼,會使人出現心慌、頭暈、手腳無力等醉茶的症狀。所以不要空腹喝茶,避免影響健康。作為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茶不可避免地要與食發生關係。由於飲茶會造成腹中的饑餓感,而且空腹飲茶還會給健康帶來損害,所以茶食就成為很多飲茶場合必不可少的內容。生活中,想要喝茶卻處於空腹狀態,一定要吃點東西再去喝茶。在一些茶館、茶樓和路邊茶攤,店家習慣同時出售一些零嘴和點心,這也正是避免空腹喝茶。




茶點歷史


茶點心與茶相配進食、品飲,由來已久。古人飲茶,已有茶食”“茶果之說,指的都是點心,不是水果。唐朝茶聖陸羽撰寫《茶經》,飲茶就開始風靡全國。資料顯示,名畫《宮樂圖》描繪了宮廷仕女設茶宴,長案上已有茶點擺上。著名畫家顧閑中在五代繪製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案幾上也擺滿了佳餚美點。宋代飲茶之風更盛,宋徽宗趙佶更親自編寫《大觀茶論》,推廣精製名茶,民間鬥茶,也附茶點助興。唐宋後茶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飲料,佐茶的食物也逐漸具有了獨特的風格,而且形成了獨立的體系。

茶點不僅可以果腹,而且成為了呈味載體,它有著豐富的內涵,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花樣不同的茶點類型與風格各異的茶點品種。在與茶的搭配上,講究茶點與茶性的和諧搭配,注重茶點的風味效果,重視茶點的地域習慣,體現茶點的文化內涵等因素,從而創造了我國茶點與茶的搭配藝術。




現代茶點


·       茶點口味

中國茶點種類繁多,口味多樣。就地方風味而言,有黃河流域的京魯風味、西北風味長江流域的蘇揚風味、川湘風味,珠江流域的粵閩風味等,此外,還有東北、雲簧、鄂及各民族風味點心。茶點的選擇空間很大,在千稀搭配、口味多樣這個總的指導原則下可以選擇春捲、鍋貼、餃子、燒賣、饅頭、湯糰、包子、家常餅、銀耳等傳統點心中的任意數種,也可以運用因茶的品種不同而創新的茶點品種。例如,茶果凍,是將果凍精心調入四種不同口味的茶葉(紅茶、綠茶、茉莉花茶、烏龍茶)製成,且不添加色素、防腐劑,口味獨特,是純天然的健康食品。此外,還有茶瓜子、茶奶糖等。




·       搭配原則

休閒時候喝茶,搭配茶食的原則可概括成一個小口訣,即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所謂甜配綠,即甜食搭配綠茶來喝,如用各式甜糕、鳳梨酥等配綠茶;酸配紅,即酸的食品搭配紅茶來喝,如用水果、檸檬片、蜜餞等配紅茶;瓜子配烏龍,即成的食物搭配烏龍茶來喝,如用瓜子、花生米、橄欖等配烏龍茶。這種說法也不是絕對的,可作飲茶時的參考。




觀眾在觀賞茶藝的同時,品嘗一些精美、可口的茶點,此時點心透著茶香,與名茶相配相得益彰。加上茶藝師優美流暢的動作、清幽的環境,典雅的茶室陳設,還有精緻的茶具,使得茶文化的氣氛濃郁。一壺名茶,兩碟點心,綠蔭叢中,鳥語花香,盆景多姿,實在是一大享受。




現代茶肴

現代以茶入菜成為很多飲食店的特色。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茶菜做法。比如,綠茶,其葉就比較好吃,高檔綠茶的茶葉嫩而香,口感好,做菜時常可直接入菜;有些茶的葉卻不好吃,比如鐵觀音、烏龍茶、普洱,它們的茶葉吃起來澀澀的、苦苦的,所以用其做菜一般只取茶湯。




茶因為品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茶香,這些茶香可不是隨便跟哪種菜都能配合的,這應視菜的主材料來定與哪種茶相配。比如,鐵觀音沖泡之後散發濃郁的蘭香,茶性清淡,適合泡出茶湯做餃子;而灼蝦、蒸魚適宜用綠茶湯;普洱茶適合做鹵水汁;碧螺春又名美女茶,適合女士美容飲用等。

以茶做菜對師傅手藝有很高的要求,做每一道菜都要根據菜式決定放多少茶,若茶葉或茶湯用多了,菜會變苦澀;茶葉或茶湯用少了,又顯不出茶香味。

 



沒有留言: